佛弟子文库

人为物役,就是物的奴隶

2013/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物”常是指与人相对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为物役的意思就是说,人被他物或外境所役使,做他们的奴隶。奴隶是什么?就是为主人无偿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如今世间早已废除了奴隶制度,为何仍有人被称之为奴呢?最近我看到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文章——《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文章指出,在目前的新潮下,“白领”中涌现出一大批“奴隶”来。字典里,对于奴隶的解释是: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文章说:“现实中,则生活着这么一群‘奴隶’拥有自己的办公桌、电脑,靠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同时,须向某个或几个‘债主’提供财力支持或无报酬的服务,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债主’或是现实存在的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虚拟的人情世故、理想抱负。我们将这些白领‘奴隶’简称为‘白奴’。”

文章详尽的介绍了“众白奴”的事迹,人们看到他们劳苦不堪,愁悲的境遇后,不禁为之扼腕叹息;或同情其遭遇;或诚劝其规划人生,摆脱奴命,其说不一。

究其沦为“奴隶”的原因,乃是因人之贪欲而起。心慕虚荣、妄思攀比,诸多诱惑,放恣贪欲,无有止境,堕于深壑,不能自拔。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物与人的关系,是怎么说的,《管子》说:“君子使物(驾驭物),不为物使(不被物所驾驭)。”荀子说:“君子役物(役使外物为我所用),小人役于物(被物所役使)。”都是教诲人们不被外物所役使,要做“物”的主人。

在修身做人的功夫上,《大学》有着精辟地论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摆正心态)者,……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面对“物”的诱惑,心有好乐,身心就不能得其正。所以面对车、房等物的诱惑,心不在焉(心不在物上,心不为所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能奈我何!做自己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可惜有些“白领们”没能做到这点。

佛家经典《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意思说:无始来(诸法因缘生故,无始无终,故曰无始),一切众生(三界六道),为了“物”迷失了自己,失却了本心(即佛心,觉悟之心),被物所变动、支配。在变动、支配的同时,还执迷于“物”的大小、高低、优劣、深浅、等等色相。如若人能够变动、支配“物”了,那就与佛没什么两样。其实众生与佛本来平等,无有两样。只因心被物所迷,被五欲(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污染,失去本来的心性,成为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

被誉为当代大儒的梁漱溟先生,在他的著作《人心与人生》中指出:“禽兽是头脑为其身体而用的。亦即心为(被也。下同)形役(被形骸所拘束、役使)。吾人的生命反之,即形体为役于头脑,为役于心。心有一息之懈,便落于形体中。局限而失其通焉(若拘于此,即失却了人的理性与灵通)。”观此不由惊愕者再,叹息者再,戒慎者再!悲夫!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灵长动物,理应以心役物,以心支配形体和外境,做他们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往往失却了心性,没有了自觉。禅宗把人的灵妙之心性,称之为主人翁。记得有这样一则公案:

玄沙问僧:“瑞岩有何言句?”僧云:“长唤主人公,自云:喏喏,惺惺着,他日莫受人谩。”

公案的意思是说,唐·玄沙师备禅师有一天问一个僧人:“瑞岩师彦和尚常有何言语?”那僧人答道:“他一天到晚,总是叫自己主人公,然后自己应答:‘是,是。清醒着点,日后不要被人欺瞒了(今说不要被人忽悠了)。’”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向瑞岩和尚学习,经常呼唤自己的主人公,时时别忘了自己是自身的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

菩萨戒的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

问: 菩萨戒里面其中有一条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请开...

【推荐】心有所住,才会对你产生干扰

【则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几乎所有古德在解释...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

不要做流行的奴隶

父母希望生儿育女,做了儿女的奴隶;男女希望谈情说爱...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忌妒,是对...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佛教词典】空自相

【空自相】 p0787   显扬十五卷十页云:云何自相?颂...

【佛教词典】善人禅

为九种大乘禅之第五种。能含摄一切善法,为大善根众生...

【推荐】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文】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净业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世人若遇灾殃,应作偿债想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

毛巾热敷的十种保健方法

中医上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用毛巾热敷实际上就是达到...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念佛不改心,等于说空话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 答:算。用自己的意志、自...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