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如瑞法师  2018/04/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这首偈颂的大意是说,奉侍孝养自己的父母亲,爱护妻子和儿女,远离杀生害命的行业,这是最吉祥的。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偈的第一句:“奉养父母亲。”在《论语》里,子游请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说,现在人们常把赡养父母给父母吃饱当成孝。要知道,对于犬马也会有人喂养的,如果对父母仅仅是养,而没有恭敬心和孝顺心,那和喂养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杂宝藏经》中记载,过去佛在王舍城说法的时候告诸比丘,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如拍球反弹,能令人速堕地狱。是哪两种恶行呢?

第一,不知道奉养孝敬父母;第二,于父母边造种种不善。

佛说世间也有两种正行,能令人迅速地生天享福:

第一,能奉养孝敬父母;第二,于父母边广修善法。

接着世尊又告诸比丘,在久远劫前雪山有一只鹦鹉,它的父母眼睛失明不能外出觅食,所以它每天都会采集好的果实回来供养双亲。当时有一位农夫,他发愿将来自己的稻谷成熟后,要与一切众生共享。鹦鹉知道了农夫的誓愿,便经常到田地里采集谷子供养父母。

一天农夫到田里巡视农作物的时候,发现很多稻穗被鸟啄断了,于是起了懊恼的心,在田里设下捕鸟的网。鹦鹉再度来采食的时候,正好被网给缠住了动弹不得。它见农夫从田埂走来,便说:“地主啊!您先前发愿要将稻谷布施给大家,所以我才敢到这里觅食的,现在你怎么反悔了呢?而且,田地就像母亲般孕育着万物,稻种就如父亲一样养育着他的孩子,实语就像孩子般天真无邪,农夫就像国王那样爱护子民。作为子民的我,心存感恩地拥护着您。”

农夫听了这番话心生欢喜地问鹦鹉:“你采这些稻谷要给谁用呢?”

鹦鹉回答说:“要奉养我的父母。”

农夫于是告诉鹦鹉:“从今以后,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到我的田地里来采谷,我愿意布施给你。”鹦鹉听了这话,内心充满了感恩和欢喜。

根据经中记载,故事里的鹦鹉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农夫是舍利弗,盲父盲母分别是净饭王与摩耶夫人的前生。

自古以来,羊羔有跪着接受母乳的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孝行,动物尚且能念报父母的恩德,为人子女的更应当对自己的父母加倍地奉养和孝敬。

《五分律》当中佛说道:“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从出生怀抱到养育成人,这中间所付出的辛苦,为人子女的即使一肩担父亲,一个肩担母亲,让父母在自己身上大小便利,乃至用世上最珍贵的奇珍异宝、衣服美味供养,如是经历多时乃至百年,仍然没有办法报答父母养育自己的须臾之恩。须臾,就是说的很短的时间。

“父母生养教,悲流恒无尽,随子生忧喜,慈爱过己身。观今思既往,恩念正等齐,纵使两肩负,何能报万一?”这些话都是来告诉我们,要念父母的恩。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对我们的慈悲就像河水一样流也流不完。父母爱儿女胜过爱自己,因此说“慈爱过己身”。今生的父母这样爱我们,可想而知,过去生中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爱我们呢?所以说“观今思既往,恩念正等齐”。

为什么会把父亲比作天,把母亲比作地呢?因为天地有覆盖、承载之义,这说明父母对我们的恩是无法报答的,一定要好好地奉养才可以。

子女对父母的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母扬名是中孝,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只要能劝父母归依三宝,对父母的恩就能报得了,这一点可以引佛语为证明。

我们知道,佛陀出生后的第七天他的生母就往生了,佛陀是由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也就是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抚养长大的,可见他的姨母对佛的恩非常大。一次阿难对佛说:“姨母对您的恩那么大,您应该报答才是呀!”佛说:“若闻三宝名字,已是报恩。”这是说佛度大爱道比丘尼,让她听闻到三宝的名字,便是报答了她的重恩。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佛说这首偈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寿命即使有一百年之久,如果不能明了缘起法,还不如寿命仅有一天却能够通达缘起法的人,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孔子也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由此可知,在众多的孝行当中,引导父母了解佛法,长养父母的法身慧命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孝顺父母,不仅要从身体上关照他们,还应当帮助他们归信三宝,直至解脱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

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

这世上还有人能吃得消这钵饭吗

二位令亲在堂,宜以净土法门,感应事迹,常时解说,令...

这七种情况下千万别杀生

世人吃肉,认为理所当然,就任意杀生,积集恶业,世代...

证严法师:生死之间

比如在慈济医院中,最近有两件个案,一件是父与女,另...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珍惜「上有老」的日子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对坏习惯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

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如何善用药师佛号利益他人

至心专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能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

【佛教词典】天眼通

六通之一,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

【佛教词典】四韦

(术语)四韦陀也。兴禅护国论序曰:四韦之法犹以用焉...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皆得神足飞行愿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

生活在报恩的世界里

给遗弃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给伤害...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

《地藏经》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是什么意思

问: 《地藏经》里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

起心动念也能造业

佛在印度罗阅祗竹园中传法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达王...

眼盲心不盲

记得当年台东的佛教莲社是由一间木造仓库改造而成,处...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

如何帮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

问: 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佛教...

发愿为先——愿立则道业可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信、愿、行。信的内容:信...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证严法师《无声的说法》

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