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衍慈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在变迁,每秒钟都有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经中告诉我们,世事都是相对而立,所谓有正面必有反面,有好必有坏,有快乐时,就必有痛苦。下面试举佛门经常听到的几个名词为例:

(一)快乐与苦恼:世上的人往往把心住在相对的事相上,所以得不到快乐,他们不懂得有相的各种人、事、物,都是在变幻中,《八大人觉经》中云,我们住的国土非常危脆,人是无法掌握得住的,遇到有变时,不能接受,产生种种烦恼,种种的苦。其实面对各种无常变幻时,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知道怎样去面对他,不是去埋怨为何会发生在我身上。有智慧的人,懂得运用平常心,对事情的看法换个方向,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去理解,就可能会转化恶境。人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心,纵使拥有世间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能心安自在,不但苦味无穷,还因自己的愚痴带来烦恼,也为他人制造烦恼,不断在种恶因,在推动恶性的循环。故此我们如何过得快乐自在呢?佛陀曾苦口婆心教导我们:「万法唯心」之道理,用这个方法来改造思想,因为苦与乐,只有一念之隔。

(二)清净与染污: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宇宙的大空间,无论在那一个角落,都有不同的人事关系,各式各样的物质引诱,心灵必定会受到外界之染污。引用金刚经所云:「不应以色生心,不应以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的六根,不要被六尘所动摇,心境清净,才能踏实地用智慧去面对外境。例如眼睛看见一个杯子时,若起分别优劣,产生爱恶之心,这样就会生烦脑杂念;若以平等心来看待这个杯子,自然生起珍惜、爱护之念,这就是清净之心。人不可能没有思想,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好的念头,生出清净,善良的好念头。又例如念佛可摄心,使人不去胡思乱想。要时刻训练自己,所有念头都是清净之正念,当要付诸行动时,所作所为自然端正,与道相应,开始作善事了。所以话大家要随时看好念头,不让妄念、恶念有一线萌生的机会,久而久之,恶念妄想不能生根,不当的行为和价值观不会被认同,化染污为清净,达到念念清净。所以说清净与染污,也是在一念之间。

(三)烦恼与菩提:菩提是梵语,翻译为觉,觉悟自性,为之菩提。烦恼与菩提,好比水与波,菩提是水,烦恼是波,可见烦恼与菩提同是一体。因为众生之心有所执,常常兴起是非人我分别,犹如水上起波,但当波浪平伏时即是水,它们的体性无二无别。有执便有对待差别,便有烦恼系缚,若无执即无烦恼。以前有位老和尚,他到处行脚,经常于坟场墓地露宿,有一次傍晚时分,口干要找水喝,正好找到水源,就用旁边的器皿来匀水,觉得这水清无比。次日一早起来,再去寻找昨晚之水源,见到水原来是从坟墓里流出来,匀水器皿是个骷髅头,实时反胃,呕吐时觉悟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骷髅当如来这个道理。

宇宙万法,本体性空,本自寂灭,十法界一切诸相都是从心所造成,都是虚幻的。学佛要注意思想念头,天堂地狱无非是由于悟与迷,一念心生入三界,一念心灭出三界,于一切时中,懂得反省自己,放下自我,苦与乐、染与净、烦恼与菩提,都在心中的一念。就是「一念」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牢狱很大

有一位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却只有一...

大安法师:散乱心念佛能往生吗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

把自己的慈心点亮

我们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

妄想的种类及其对治方法

昨天讲到,做功夫时要掌握用心的要领,使功夫做得恰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

睡觉的10个禁忌

一、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

伽蓝菩萨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

【佛教词典】缘起法与缘已生法差别

【缘起法与缘已生法差别】 p1305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

【佛教词典】法供养

(一)二种供养之一。又作法供。佛说百千法门,众生随而...

净土文摘

念佛加行 修净土法门的,除念沸外,应该做到二种加行:...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春节餐桌必备的10大素食食材

南瓜 南瓜含有胡萝卜素 打榜理由:同样含有丰富的胡萝...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圆满人身的修养

一、做正信的学佛人 既然我们大家学佛,我们要明白,...

如何处理毁坏的佛像经书

在事相上来讲,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们的佛像,...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作个实验,我同意了。 问题一:...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