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2013/1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的许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有感而发而写下的开经偈。

开经偈(唐·武则天)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传说佛教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饭砵内一放。释迦牟尼客气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过眼,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戏弄我师尊。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道:“师尊,刚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饭砵里,怎么能让她这么胡闹?”释迦佛微笑:“你们不知,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将会试图去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这样让她结下此善因缘,她将来做王时将会弘扬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则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龙凤之姿。武则天做皇后之前曾经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徙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这首偈的由来,据说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由于武则天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对于华严经非常地爱好。总觉得晋译的六十华严欠缺得太多了,不完整,感觉到非常地遗憾,所以就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这部经,看看有没有完整的本子,在这时候于阗国的三藏法师得到有这个本子,她就连法师一起请到中国来,这个法师是实叉难陀,请他来之后,主持翻译华严经。实叉难陀法师在西域是非常有声望,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位法师,我们中国这些大德,乃至于帝王,对他都非常景仰,皇帝亲自聘请实叉难陀法师到中国来。实叉难陀法师来的时候,带来了华严经,也不完整;但是比晋译的经多出了九千颂,所以一共有四万五千颂,大经的义趣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译场规模也非常大,武则天自己也常常去参与。

翻成之后,武则天初阅《华严经》时,因体会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欢喜,故有感而发,给这个大经题了一首开经偈,这就是我们现在念的开经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账灾济恤救了好多人,能抵罪过吗

大家看过《影尘回忆录》就知道,有位朱子桥老将军,他...

【佛学漫画】曾经做屠夫的罪业,怎样才能彻底去除

一禅法师的往生故事...

圆通法师入竹林寺

在《高僧传》上说到一位高僧的事情,这件事是在南北朝...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

目犍连尊者入涅槃

在《说一切有部律》上说到目犍连尊者入涅槃的事情。目...

宽容的故事

当时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

在语言上要尽量忍耐,不要骂人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佛,昼三时、夜三时,...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难以一帆风顺,...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

阿閦佛名号的功德利益

阿閦佛(即不动如来)名号在经典中提及亦含无量功德利...

人生一百种病

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

【佛教词典】文守

(1608~1646)日本临济宗僧。为山城灵源院之开山。俗...

【佛教词典】神足智通愿

为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九愿。圣众或可以天眼彻见净土,...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走路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什么?走路!世卫组织认定,走路是...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法神护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原文: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