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14/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自觉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转了。好比在逆流中,掌舵的稍一松手,船就被大水冲荡得不知所向。而印光大师的偈语:“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给修净业的人指出“了生死”的捷径。

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求世间福报,都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认真持戒、念佛,必定能得到。学佛的目标是真正为了脱生死这件大事,如同海上度船,先要将总目标确定下来,才不会盲目地行驶。修行也是如此,盲目苦行连自利的功能都没有,更妄谈利他的功效。接下来第二句“发菩提心”,谈到利他的愿行,更是大乘学佛人的动力,也是念佛法门的关键。

如果唯求自己往生,不管别人。将念佛法门修成小乘法。阿弥陀佛不为名利,舍己为人,度化众生。巨大的动力来源于菩提心。菩提心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印光大师对菩提心作了一个譬喻:“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可见,菩提心的威力巨大,所积集的善根福德迅速广大,不是人天小福德可以相比拟。念佛求生净土的愿望背后,实以“上求佛道,见佛闻法;乘愿再来,普度有缘”为终极目标,往生净土好比去深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什么叫做多善根?莫过于发菩提心,只要发了菩提心,就超过你历劫修行的功德。”

但作为一个末法时代的生死凡夫,一个自已的生死大事还未办成的人,如何去度化众生,好比自己还沉溺大海中,如何去救他人出脱苦海。因此,净土行人要发广大菩提心,虽行似小乘,而此心深广,念佛回向的范围亦广大。第三,由自利“真为生死”与利他的“发菩提心”结合起来,我们才会“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可用下面三条对照:

1、不怀疑: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易行指三岁儿童都能念;难信指阿罗汉还不信。因此,我们要信释迦佛决无妄语;信弥陀佛决无虚愿;信那些往生事迹是真人真事。信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2、不夹杂: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人认为提倡“一句佛号,一部经”,是不是不需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其实,“深入经藏”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博览群书”,而是要“解如来真实义”,方能“智慧如海”;修学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要广学多闻,往往一经通,一切经通,佛法是“心地法门”,所谓一句佛号,包括三藏十二部。与世间向外驰求、分门别类的科学完全不同。但上述解释并不排斥博览群经,这与每个人的根性,和各自修学的因缘不同有关,不要误解了祖师的开示。

3、不间断: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是间断。我们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轮回,不下番死功夫是不行的。我们的执取妄想的习气很严重,超出我们的想象,更何况凡夫并未悟到真性,若在临终前没有培植一个强大的“念佛往生”的正念,多数只能跟着妄念轮转。要做到“不间断”,刚开始应该制订一个定课,每天必须保证一个念佛的量,好比一个人一日三餐,不可过饱,不可过饥,这就是定时定量,我们在没有养成念佛的习惯前,打妄想从无始劫来是我们凡夫最习惯的事情。

至于行、住、坐、卧,随缘默念,是辅助功夫。四、“求生净土”是了生死,最容易、最可靠的方法,佛说一切法门,都可以了生死。但在修行的难易上,有很大差别。印祖说,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有些人说自己本来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国土净,何必再求生净土呢?从理体上,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境由心生,心净土净,关键是凡夫的心清净不了,从事相上讲,凡夫妄想纷飞,与清净的佛相差天渊之别。因此印祖开示说仗佛力往生比下一辈子我们靠自己投生为人还要容易,关键是自己相不相信,愿不愿意。

根据印祖的四句偈,我们确定了“真为生死”的目标,乘上了“求生西方”的弥陀大愿船,加足了“发菩提心”的燃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是否“老实念佛”,在我们无始劫的业力汪洋中,逆水行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佛学漫画】佛为什么要救恶人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

厌离色身,欣求极乐

再看这个众生浊。众生浊就是我们的见惑还有思惑,它这...

谦虚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

【佛教词典】内外舍

内指肉躯,外指财物名利等,此二者皆可施舍他人,称为...

【佛教词典】离妄语者相

【离妄语者相】 p1427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可信者:谓可...

【推荐】一切都顺利,其实祸根就种下了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禅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相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

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高端手机的发展,由手机带来的隐患也渐浮于水面,...

若欲转贫为富,应当多积阴德

报载台中市大荣汽车装璜行店员柯吉安(家住彰化福兴乡...

业力感召、自心显现

同样一杯水,六道众生以及佛菩萨所见到的是不同的。地...

【推荐】印祖力荐的治病救命妙方

备注:以下七则方均摘录自印光法师文钞,为印祖所认可...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极乐世界为何又称安乐国

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师,来寺挂单...

听经就会打瞌睡,是业障重吗

问: 有时一听经就会打瞌睡,是消业障吗?还是业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