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对「食」的定义

明一法师  2014/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们吃的食物,这样理解是很狭窄的。“食”不光包括我们吃的东西,还包含有精神的“食”粮,这些“食”物共同滋养了我们生命。《阿含经》里是这样对“食”物定义: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九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人间四食由翻译的不同也叫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段食是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只有我们欲界的众生有,其它二界的众生没有;触食是我们对食物的外表接触得到的感受,这是通三界的;思食是我们对食物的期望结果而产生的感受,也是通三界的;识食是我们对食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感受,同样也通三界。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说法。

在《识论》里面有很详细的解释。《识论》云:

“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为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时色无用故;二者触食,触境为相,为有漏触才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此触虽与诸识相应,属六识者食义偏胜,触粗显境,摄受喜乐,及顺益舍,资养胜故;三者意思食,希望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偏胜,意识于境希望胜故;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故名为食。”

出世间的食有五种: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我们每天念供的时候就有念到“禅悦为食”,这是我们出世间的第一种法食。我们常常念四宏誓愿,这就是我们的通愿,所以“愿”是我们的第二法食。我们念念希望成佛度众生,这个“念”的力量是我们第三种法食。八种解脱能让我们走上究竟成佛之路,所以是我们出世间的第四种法食。随喜各种的利益,是我们最后一种法食。

《阿含经》里还有说:“世尊告阿那律曰,一切诸法,由食而住,在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无放逸为食。”

《维摩经》里面维摩诘居士对迦叶的对话也说:“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斯皆是破五阴法,成涅槃食。”

一切众生由食而存,无食则死。而食则包括了世间、出世间九种之多。不管是法食还是色食都在滋养我们。我们应知食处、应明食用。努力舍去世间的四食,营办出世间的五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各个月最该吃的12种水果

一月:柿子、猕猴桃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

八种食物让你远离癌症

1)茄子:霜打的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

十大防癌的食物

饮食不当可以致癌,但吃对食物也可以防癌。不久前,湖...

佛弟子吃饭时应观想哪五件事

在寺院里的五观堂,吃饭之时要观想五件事,名为食存五...

土豆的营养和药用功效

说到土豆的功效,很多女性会说土豆美容,用土豆片敷眼...

素食营养入门必读

目前营养学家对于健康饮食的建议强调少摄入饱和脂肪,...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呜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佛(前565前486)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

【佛教词典】违顺

(术语)违境与顺境。感苦之境界,名为违境。感乐之境...

【佛教词典】修念住有二种作意

【修念住有二种作意】 p0906   显扬十九卷十八页云:...

耀一法师的出家因缘

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一个偶然的...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四个原则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

【推荐】平常散乱心念佛可以灭罪和往生吗

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

梦参老和尚:如何诵经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妄想最怕时间的考验

我们不是利根人,怎么办呢?先从不动下手,不要动。一...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

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

圣贤不怕困于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黄金藏在地下,大鱼游于深水;君子隐居于山林,乔木生...

神医耆婆未请槃特比丘的因缘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说法度众。一天,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