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此浮生是梦中

宽运法师  2014/04/01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深沉的慨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真的是一场戏吗?如果人生如戏,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戏如人生,若然懂得哪个是真正的自己,那么戏里戏外,无论是悲欢离合,生命自然会呈现它无限的精彩。

不过,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生的慨叹,往往又有另一层深义,也就是──「浮生若梦」。「浮生若梦」一词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所写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即用此意。又《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序文中,喻意天地世间就如一个大旅店,我们不过是其中的匆匆过客,人在世间的得失、荣辱都只是一场梦幻而已,很快就过去了,没有多少值得欢喜、留恋的。

这样的观点,其实与佛教是相当接近的。以下的故事正好用来说明:

唐朝时候,杭州西湖喜鹊寺有一位鸟窠禅师,他原名道林,九岁出家,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一次云游西湖,独自来到泰望山,看见山中有一老松,松枝繁茂,盘屈如盖;禅师心中非常欢喜,便爬上树,在松枝之间住了下来,就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

元和年间,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听到了鸟窠禅师的大名,心中非常仰慕,遂前往拜访。因见禅师住在树上,便问道:「禅师你住的地方太危险了。」鸟窠禅师回答:「白太守比我更危险。」白居易心中奇怪,忙问:「弟子官位在身,为国家镇守山河,有什么危险呢?」鸟窠禅师回答:「正因你官位在身,所以才终日忙碌,昧了灵性,这还不危险吗?」白居易一听,知道禅师是在讲佛教的大道理,遂接着问道:「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呢?」鸟窠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大笑道:「这句话,就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呀!」鸟窠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虽会说,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一听,叹服不已。后来在西湖之畔建造了一座竹阁,与鸟窠禅师所住的古松非常接近,以便朝夕参禅问道。

一次特地以诗偈请示禅师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用诗偈回答道: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以佛法来看,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朝露,哪里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都是苦、空、无常,也就是短暂与不实的,正如《金刚经》中「六如偈」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中用了六种譬喻,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来说明一切有为法。另外在《般若经》中,为了显示诸法之空性亦设了「十喻」,即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等。(《放光般若经》卷十七、《大品般若经》卷四、《大智度论》卷六)

由此可见,宇宙世间万事万物,皆是无自性的空性,因此无论是「来」也好,是「去」也好;无论是「生」也好,是「灭」也好,在觉悟者眼中都是「同一事」,也就是说,在真实的本性中,既没有来,也没有去;既没有生,亦没有灭。所以,如果能体悟到这「无生」的道理,就能超越「去」、「来」、「生」、「灭」的限制和对待,生命就能在无尽的时空中不断地绵延扩展,从而达到不生不灭,也就是「无生」的境地。

「无生法」是相对于「有生法」而言的,有生法即是「生灭法」。一般众生都是被生灭法所转,所以不断在生灭中轮回受苦。生灭法本是虚幻的假相,但众生却认为是真实,就好像梦中人认梦境为真,醒觉后才知是虚假。所以,我们学佛之人,必须了知生灭法的虚幻无实,才能空掉有生灭的假相,才能从中解脱,证入无生法忍,体悟真正的佛性。

后来,白居易皈依鸟窠禅师,成了在家弟子,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遍访名山高僧,晚年素食,并且舍宅为寺,定名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尤醉心于念佛,时常吟诗作偈,表达他信佛有得的心境,如: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且共云泉结缘境,他日当作此山僧。」

诗中充满悠闲、飘逸的意境。他不但参禅,而且非常虔诚地修习净土念佛法门;他有一首〈念佛吟〉说道:「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弥陀;朝也阿弥陀,晚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如果我们能像香山居士一样,专心一志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那么尽管人生如戏、如梦、如幻、如化,一句佛号就能将所有的分别、对待全部消融掉了。如此,人世间的种种荣辱、得失等烦恼,又怎能干扰到我们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

星云大师《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篇 苦乐交集 壹人生之乐 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在生命当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破妄显真─妄想是很抽象的,我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大...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

人应该要「住」在哪里

家,能够给我们永远的安住吗?动物中,即使一只小鸟,...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人生要学会低头与弯曲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宏海法师:阿弥陀经直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佛教词典】嘉会

(杂语)嘉吉之法会。大日经疏四曰:良日晨者,意在菩...

【佛教词典】水大

(术语)四大之一。周遍于一切之物质,而以湿润为性,...

【视频】文殊菩萨应化故事

文殊菩萨应化故事

【视频】临终不要再启动业力的开关(净界法师)

临终不要再启动业力的开关(净界法师)

【视频】演肃法师《金牙卡喉 观音救度》

演肃法师《金牙卡喉 观音救度》

贪的对治方法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

在这个时节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原文: 当此时世,只可自守本分。其丧心病狂者,任彼所...

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法身,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地藏经》临终篇

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经之途。 大众...

临终恶习突现 助念劳而无功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则生命的历史将不断重演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

【推荐】菩萨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