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应该要「住」在哪里

星云大师  2011/1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家,能够给我们永远的安住吗?动物中,即使一只小鸟,当它长大以后,也要离巢高飞,不肯住在鸟窠里;一只小狗长大了,它也欢喜到外面奔跑,不愿意待在屋子里。中国字的「家」,宝盖头下面一个「豕」;天天赖在家里,不是像懒猪一样吗?

「家」,不是永远的安乐窝,那么我们住在那里呢?住在金钱里!金钱被骗了、被倒闭了,股票跌停板,钱财流失了,你住在那里呢?

人,住在爱情里!情爱确实是人生幸福的追求;但是,世事无常,情爱会变化,当夫妻离婚了,恋人反爱为仇了,你住在那里呢?

人,住在名位里!然而「树大招风,名大招忌。」你看,每次选举,多少人欢喜的上台,多少人暗然的下台!下台后,你住在那里呢?

人,住在事业里!为了事业,每天忙东忙西,忙得不顾妻子儿女,忙得不能回家吃晚饭,忙到最后,不但不记得自己有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金刚经》说,不以色、声、香、味、触、法,安住身心。

人究竟要住在那里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看,太阳住在虚空之中,你以为它无所依靠,其实它一点也不危险;无住就是它的安住呀!正如出家人,看似无家,其实处处为家,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吾人的生活里,功名富贵、金钱物质不是不重要,只是你可以用它,但不能被它所用。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顺治皇帝感叹「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他对于解脱自在的人生,是多么向往啊!

「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这是安住身心、提升自我性灵的良方;能够「身心安住」,才能圆满生命,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所以,人不要住在五欲六尘里;人,宁可过清闲自在的人生,千万不要做了金钱的奴隶。把身心安住在满足中,则能自适其适;自可随缘放旷,自能安然自在过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四个层次的生命

生命,是结合宇宙万物所共成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命,...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

慎选人生方向

世间有许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时一点点起心动念,...

看远、看透、看淡

看远,就是说凡是要看远。 怀有宽阔心胸,有长远的目...

稻盛和夫的顿悟:取的幸福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经诊断为...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推荐】结缘总比结怨好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

星云大师开示治家五法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时治国容易,治家很难;治...

星云大师《佛教的慈悲主义》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

星云大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

【佛教词典】五根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

【佛教词典】官人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简位明制)官人者,皆谓...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

真我与假我

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

作为一个修道人,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

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攀缘...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东方

问: 请问法师,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有何差别?为什么一...

远离闻法的三过与六诟

我们讲一下,闻法的正确心态,我们侧重地讲一下闻法功...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白话解释

莲池大师所作《戒杀放生文》,精辟圆顿,事理兼备,悲...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