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2014/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佛?”他说:世间有苦。

那就有资格学佛。假如说学佛就是要保佑儿子、女儿考上大学,保佑不生病,保佑一生不会死,那这个人不够资格学佛。他不具备学佛的动机,不是针对要离苦而修的,他就是要求保佑感应,虽然有些人可以由求感应心态转悟入正见,可是有些依然被迷信拉走了,再说的简单一点,若我们不生病,医院医生再好也跟我们无关,那么你如果生病,医生在哪里你就追到哪里,原理就是这样,学佛就是你知道苦,而想要出离苦才有希望,那么你不知苦,感觉世间很宝贵活得很快乐、很好,永远想要来当人,那你学佛做什么?所以学佛就是要做出离苦恼无烦恼者,出离不是说要赶快死,死后要生到其他世界,不是这样,这样就有求生、求存、求再生,如果有想求再生的心态,你要如何出离?永远只是在换一个地方生存轮回而已,不能真正出离一切生死的痛苦,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在我们学佛当中一定要想求出离,出离就是要有舍除一切烦恼痛苦的决心,你有这种决心,你也有慈悲喜舍的大愿心,当我们要出离生死之后,我们还有一个大愿的心,将体证之后的心得教导给别人,所以叫做菩萨,时时刻刻念众生长期生活在苦海中,思惟如何来救渡他们出离苦海。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度人必须先度自己,假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掉下水时要将他救起来,自己不会游泳,你跳下去自己也会死,反让别人增加麻烦,是不是这样?

所以要先救度自己,你无法救度自己,要如何去救度别人呢?要救度自己必须要深入佛法,包括要修持法之前,一定要先持戒,在戒中不犯恶,所以你内心就会定,不犯坏事,心理自然就会产生定,“定”就会思惟佛法开智慧。但是不要误解只持戒就会开智慧,持戒本身不会,也不要误解修定的本身会开智慧,这都不会,这要相依相缘的,因为你持戒之后心才能安,安才能定,定才能思惟佛法。并不是持受戒而已,你不修定,或是只修定,却不思惟教义,这都不会开智慧,不要说持戒自然就会开智慧,这种说法不圆满。也不能说修定就会自然开智慧,外道修定的人一大堆,有些人禅定功夫非常好,强强滚都有喔!这样是否会开智慧,若会开智慧佛陀就不会以一大事因缘来成就佛,来建立一个佛教,佛教是自体证,并不是别人赐给我们的,是佛陀亲身体证的。

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了解佛法,以佛法的戒律行持,达到自己体证,将自己体证离苦的方法一一来教导给众生,让一切有情的众生同样得到解脱,所以菩萨是由于实践成佛之道而得名,成就佛道是因为他实践了菩萨之行而得果,简单说菩萨是因,成佛是果,其实说回来应该是怎样呢?要先有自体证之后才行菩萨道,这样说才对;无体证怎样行菩萨道?这样就误人了。你自己没成佛,怎样教给别人?所以说菩萨这种解释是叫我们平常既然要修行,就要开始培养菩萨自觉觉他的心,你培养自觉觉他的心,有出离心及有度化众生的心,这两种也就是要学佛的法、律,学佛的方法,成就的方法,就像佛陀所说应该必须要做的戒律,所以学法和戒律,两种的意思就是这样。千万不要认为我去行菩萨道这才会成佛,不是这样,不能误解,这样就变成错误了,要能利益众生必须要学佛,智慧开启了,觉者才能教导别人,否则就容易把别人带偏了。

所以这是提醒我们,要如何在菩萨的因地当中培养我们出离心,培养我们慈悲心,出离就是要对治自己,以慈悲心来思念众生跟我们息息相关,不忍心看他痛苦,要培养慈悲心,就一定要想到我们人并不是独居的生活,而是群居的生活,今天我有衣服穿,也要有做衣服的人,虽然你用钱去买,但是若没做衣服的,我们有钱也是没有用,吃也一样,住也一样,所以在群居的生活当中,大家都不能被否定的。我们不可瞧不起他人,我们一定要了解跟大家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如果依佛法来说,我们在还没有学到究竟之前,并不是一期生命就结束,如果依据业力的轮回来说,我们有缘见面说不定是过去具有亲戚关系,也可以这样说,培养你自己本身有一种慈悲的心态,不要把它误解了,因此菩萨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萨的结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

对过去认命,对未来积极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

情,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世间的男男女女都会因为感情的...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如何讲话才能受人欢迎

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讲话确实是一门艺...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素食康寿之妙术

今日科学发达,经由研究证明植物性食品无毒且有益于健...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

【佛教词典】尸毗王

尸毗,梵名 ?ibi,巴利名 Sivi。古代印度代鸽舍身喂鹰...

【佛教词典】宝性

(术语)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

星云大师《人生的现象》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我们的人生,一句话就可以说完

我们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来无所从,去无所...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

做事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

问: 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庵」一定是女众所住的地方吗

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在的这个地方呢...

一瓣心香供耆德:记圆拙老和尚二三事

【故事一:一生的积蓄全部用于印经】 圆拙法师身上的钱...

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在古德的开示上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有二个毛病...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