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呆若木鸡的精神

2014/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含经》里讲,马夫训练马匹,分刚烈、柔弱以及刚柔并用,如果这三种办法都不好用,这匹马就成了个无用的废物,必须杀掉!佛陀说他教化世人,也是这三种方法,三个方式都不好用的时候,也要把这个无用的废物杀掉!当然,佛说的杀掉,是幽那个马夫一默,意指不要理睬。

事实上,中国人对于调伏人心,自古以来就有极高明的智慧。其中庄子说的训练斗鸡的故事,就暗合了佛陀的深意。当时国王找了一只聪明勇敢的鸡,继续加以训练,试图使它成为鸡中之王。过了十天,国王问,训好了吗?答曰,没有好,因为这只鸡,高昂着脖子,呈现骄傲的气质。又过十天国王再问,答曰,仍然没有好,因为这只鸡,一听见旁边有声音,或者看见眼前有东西,就做出反应。再过十天,仍然答曰,没有好,因为这只鸡呢,眼睛十分锐利,气势还是很盛。

最终,这只最厉害的鸡被训练成了。它什么样子呢?虽然偶尔也叫两声,但动作很小,基本总是处于静止状态。无论是什么声音,什么事物,什么景象,都不能让它有反应,远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雕似的。虽然它没有高昂的气势和锐利的眼睛,其他鸡看见它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在大自然生存竞争里,跑得越快,意味着生存几率越高。人类社会尽管已经实现了空前的财富创造,但是生存竞争的心却愈演愈烈,远胜于前。所以,我们所受的主流教育,也是训练你反应越快越好,甚至是越激烈越好。

人心是极复杂的工作系统,能够创造春风朗月,清泉雨露,也能创造利剑刀锋,鸩毒猛药。为求见效迅捷,心往往就会选择极刚猛的手段。有个北京小伙子,本来刚出狱不久,在停车的时候,与一位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发生争执。他正在醉中,大怒难遏,竟然将婴儿车高高举起,将婴儿摔死在当街。我们或许会觉得是酒精让他失去了意识,其实不对。他恰恰是要故意地摔死这个婴儿,因为他的愤怒,要给予这个母亲最严厉的惩罚,否则怎么能够震慑那些对他不够恭敬、不够顺从的人?而酒精,只是帮助他掩盖了恐惧和克制。

人在修道之后,能够次第培育观心的功夫。对于外境的刺激,他和其他人一样,全都会起反应。但是,当他将这些反应释放出来之前,会进行一个审视、甄别、过滤、增减的过程。他能够判断,有些反应是对的,有些则是错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是善的,有些是恶的。对于对的、真的、善的那一部分,就予放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修道之人,往往会表现的有点慢吞吞的。

做事,是往外境求法。修道,是往内心求法。做事日久,则锋芒日利,心机愈深。修道日久,则锋芒日削,耳目愈拙。内心是池塘,则秋叶尘埃,即可荡起涟。内心如大海,则山崩地裂,不足扬其波。当然,修道甚深并且做事也到如如不动的人也有,其缘难得,虽百年而无一二。

古人对此认识深刻。抱诚守拙,就是这个意思。真诚的心是很容易丢的,所以要紧紧地抱住,免得摔坏了。审慎、质朴、简约的做事风格是不容易坚持的,因此要加以坚持。有些人急于表露自己的聪明锐利,那只是因为他并不聪明锐利。有些人急于表现得高人一等,那只是因为他还低到泥里。所以,古人早就明白,修道之人,往往看起来有点木讷,有点沉闷,有点迟缓,像个木鸡。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觉得自己又聪明,又勇敢,一遇到什么不容易的事情,就立即跳起来?为什么我们的眼睛锐利,总是能够洞察一切,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谁多拿了奖金,总是一目了然?为什么我们一听见什么,或者一看见什么,心里顿时就起了巨大的波澜?因为我们是不合格的佛弟子,我们连那只鸡也不如呢。

所以,一个佛教徒确实要有一点呆若木鸡的精神。低头走路,好像看不见别人的过失。闭目养神,好像不注意身边的事物。说话缓慢而温和,似乎没有争辩的力气。这就是木鸡精神,无论什么风吹过,不能在心里留下波动,无论什么赞誉和毁谤,都不能让你产生骄慢和沮丧。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真正对佛陀生出真切信心的人,就能够领会这一妙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不留影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

从心的牢狱里解脱出来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被人一状告到法院,就要接...

方寸心间的抉择

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对佛教素无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

圣严法师的三个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

要想修行,必须先清净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

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

【佛教词典】涅槃学派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涅槃宗。以研习、弘传《大般涅槃经...

【佛教词典】阿卑罗吽欠

梵语 a vi ra hūj khaj。悉昙字。密教胎藏界大日如来...

螃蟹的遭遇和被绑票一样

关怀绑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来是基督徒,她是在海边...

一生的修行过程中,只需一声佛号一部经即可吗

问: 请问在一生的修行过程中,只需一声佛号即可,还需...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如果太快乐了,你会不会放逸

当然生活快乐一点也好,我也不反对。但是你要小心一点...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

星云大师《如何安排生活》

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一事未了一事又...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大光法师:倓虚大师示寂前后

倓虚大师,在夏历癸卯年六月二十二日(即阳历一九六三...

圣严法师:老化是自然现象

一般人以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实「生」是一...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初心菩萨亟须亲炙阿弥陀如来

疏文: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