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2011/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心透了?否。有句话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炼的过程,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愈大,年愈丰。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无比宽广,任你驰骋。来去自如,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一生无挫折,未免太单调、太无趣、太乏味。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

人很善良,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温柔给了爱人,却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有一句话很有用,叫“没什么”。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善良,或出于故作潇洒,或出于无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别有用心。不管出于什么,谁让生活有那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你要劝解自己,也要学着这么说。缺少阳光的日子很忧郁,你要学会说“没什么”,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学会说“没什么”。自己已经很累了,需要一种真诚的谅解,说句“没什么”,对你自己,对自己疲惫的心灵。这么说着,并不是让你放纵所有的过错,只是渴求自拔;也不是决意忘怀所有的遗憾,只是拒绝沉溺。自己劝慰自己才管用。

人有同情心,见别人伤心,除了敌人和仇家,自己也不会快乐,总要上前劝一劝。劝告是出于善心,言语也很有哲理,然而听的人未必都能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照此行事,因为剧痛使人麻木。有位女作家说:“我不劝任何人任何事。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心上的疙瘩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方可解开,朋友的话,善良人的话都只是催化剂。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

做方丈当执事,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

你在修道当中遇着一些个障碍,这个障碍也有顺缘、也有...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原文: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依四法修习,令获胜益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

6字家规孕育出中华最显赫的家族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但让人震撼的是,一...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

无常吞噬着岁月,太习惯于拥有,就会忽视无常的存在。...

【佛教词典】破邪显正

为破邪与显正之并称。又作破邪申正、摧邪显正、破显、...

【佛教词典】慈济畜生法

子题:豚子、开妄语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慈济畜生法...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随缘不是随便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

《悲华经》中记载的观音菩萨本愿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

【佛学漫画】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

佛门女众之楷模

佛门女众之楷模(一):龙女成佛 菩萨敬仰 灵鹫山上 龙...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

供香的起源

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

本焕老和尚喜庆105岁寿诞

昨日是佛门泰斗本焕长老105岁寿辰,弘法寺举行贺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