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净界法师  2014/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的生命去观察,怎么样观察呢,「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我们过去有很多的生命,在人间得果报、在天上得果报,有种种的果报。每一期的果报当然都造很多业,这个业是怎么回事呢?「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大部分都是造恶业,而且业是无量无边。

就是现在我们这一念心,当然我们这一念心有八识,我们这一念心,它不但是不断的生起作用,也蕴藏我们过去的很多业力。我们这一念心,感觉到现在好像什么事也没有,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但是其实不同!我们要入这个因缘观,哎呀!不得了!「所作恶业,无量无边」,我们这一念心聚集了过去生中所含摄的五逆十恶,种种的罪业在里面。

这些罪业有多少呢,讲一个譬喻,「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当然业是没有形相的,但是「假设」,假设这个业就像抚尺一样,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假设把我们每一个人过去的恶业累积起来,十方的虚空不能容受。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这一念风平浪静的心中,它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在里面,我们要知道这件事,很多的罪业我们都还没得果报,这是对望过去。

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佛陀在《阿含经》告诉阿难尊者说:阿难你看,你看那个大梵天王,当然大梵天王不是一个,有很多的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有时候入定,有时候出定,他是初禅。他说那个大梵天王他入定的时候,他那一念寂静的心当中,他感觉什么事都没有,风平浪静。但是以佛的眼睛来看这件事情,他那一念的寂静心当中,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在里面。所以我们就是要作因缘观,观察过去、观察现在、观察未来。

佛陀告诉我们,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这就是因缘生法,即万法缘具(具足)则生,缘散则灭。任何一种事物都和他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宇宙间一切万物皆是众生的业力所感,绝不是所谓的某神所造和主宰的。

众生以分别出妄想、以贪爱生执著,缘器世界之外境而生贪、嗔、痴之心,无始以来造下了很多的罪业。我们的生活状况乃至现前的器世界皆是过去业感而合,因缘成熟之果来及现前,而我们现前的身、口、意,随时随处所造的业因,也必然会牵引未来应受的果报,绝对无丝毫差错。《华严经》中云: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做者是

以此可见,人生之苦乐,财富之多少,地位之高低 ,无一不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无一不是业力所感。

一切众生所造业,纵经历劫业不亡。如高空之飞鹰,影印于地。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自当受。现世中造业受报的案例更是不尽其数,很多人否认因果规律,否认心识的流转、迁移,而毫无顾虑地为所欲为。这一点也正如《涅磐经》中云: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众生的存在是业力所致,也正是因果心相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所以,人死后必受生前所造业的牵引而轮回于迷惑世界之中继续无常的生命。

我们产生修慧,我们开始去修正,去对治我们内心的烦恼。《楞严经》讲到其中一个苦行外道。他也知道我们生命的痛苦是罪业产生的,但是他认为这个罪业是真实的,不能改变的;所以你要赶快离苦得乐;赶快把自己的业障清除,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苦行。因为它是真实的,你不能改变它的,那怎么办呢?那就躺在这个有刺的荆棘上面,或者泡在那个冰冷的水当中;或者是倒挂在树上。那么他的一个苦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快速地消除罪业。快速地成就安乐的涅盤。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唯为说法令解脱。

说佛陀出世以后,是来帮助我们众生修行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罪业,佛陀不能够用他的清净的甘露,来洗我们的罪业。我现在很痛苦,佛陀不能用他万能的手来拔除我们的痛苦。佛陀也不可以把他所有的波罗蜜送你一个来让你受用。也没有办法,不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其实我们看佛陀成道以后,到入涅盤之前,只有做一件事,就是「说法」。佛陀把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听闻以后,让你自己改变。所以我们一再的讲一个观念,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你自己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改变,。其实佛陀是扮演一个说法的角色。而法师也扮演说法的角色;那么从功能上这二个效果是一样的。你看佛陀灭度以后,就是靠这些天下弘扬佛法诸大善知识来弘扬佛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念恩深敬;因为法师今天扮演的刚好是佛陀的角色。你把他当做佛陀一样看待,而我们自己听法者得到最大的加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慈法法师:拜药师佛能令见者欢喜

近代有这样的例子,这个法师的名字不太好讲,因为不太...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我曾经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释教三字经

(按:本文为明朝吹万老人所著《释教三字经》,经印光...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佛教词典】七马鸣

(名数)释摩诃衍论一,说六马鸣,又马鸣菩萨大神力无...

【佛教词典】三尹

明末清初僧。湖南平江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少入学...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一)冲击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临终...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佛教的二十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为何风格迥异

问: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风格迥异,这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

判断晚年能不能往生的两个指标

这个无我的智慧,跟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你必须在临终...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

凡眼不识文殊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