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张澄基  2014/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前生喜欢偷盗,今生也大都喜欢偷盗。因此我们看到,有的人从小到大以杀生为乐,有的人连昆虫蝼蚁亦不忍伤害。”如果我们必须用一句话,来表达业力论之精义,我们可以这样说:

“人如果常常做某一类的事,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一个人要是做了三十年的警察,他的思想、行动、谈吐自然就象一个警察。要是他做了三十年的木匠,他的思想行动,就自然象是个木匠。有一次我和一位当牙科医生的朋友,一起去逛动物园,我看猩猩、老虎、狮子是整个的看;他却紧瞪着看他们的牙齿。回家的路上,他不停的和我谈动物的牙齿和人类的牙齿,有着什么样的分别,说得津津有味,真是三句不离本行。

一个生意人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数目字,一天到晚所想的,当然是如何赚钱;平常人去逛公园是去欣赏风景,生意人却不自主的要盘算一下,此公园之收益是蚀本还是赚钱。看见任何一个新的物品,马上就动脑筋,能否买卖此物来营利。

由以上这些例子看来,“人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情,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是一点都不错的。心理学亦讲人之性格,乃由习惯行为之累积而成的,若无习惯之薰习,则人格之形成殆为不可能之事。普通心理学囿于科学方法之限制,不能大胆的提出三世因果之人格形成论,因此对一些突出之天才现象,以现世因果的片面看法极难自圆其说。遗传学之因子论,亦难全部解释各种天才现象。

莫札特和爱因斯坦的祖先,恐怕未见得有如此雄厚的音乐和科学染色体,产生出这样的天才来。身体的构造当然会影响心理,但生理因素决非是百分之百构成人心之原因。这虽然是科学和哲学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就佛家的立场来说,三世因果之心灵转世轮回说,似远较片面行为主义心理学来得充实合理。三世轮回说,并非落伍的村妇之谈,而是具有极高深哲理的一种学说,其深邃之含蕴非骤尔能明者。简单说来,吾人如承认生物有“本能”和人类有“天赋”之事实,则众生有前生之假设,实为极合理之想法。

上述之由习惯而形成人格,由前生之串习而产生今生之禀赋差异,不可误会以之为定命论。禀赋之生成虽已成定局,但发扬或减损此项禀赋亦人力所可为者。人格之形成并非全由禀赋,后天之环境、教育及努力亦占一大半因素。大体说来,人格之形成乃由先天的业力习气所赋予人之禀赋及后天之努力、教育等,二种因素混合而成,缺一不可。所以不是完全的定命论,也不是完全的后天论,是一种综合先天及后天因素的缘起论。

至此为止,我们已经从六个不同的观点,来说明佛家业力论的思想内容。即:(一)业力是一种力量; (二)业力是一种神秘; (三)业力意味着命运; (四)业力是一种关系;(五)业力是一种道德公正律;(六)业力是造成人的禀赋与性格之培养力量。佛教之业力思想,我想大概不外乎上面六个要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忏云老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

在烦恼习气中,要是一时念不下佛呀,就转个环境,扫扫...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

【佛学漫画】修行还有职业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它并...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绝症现前,应从三个方面下手

得了绝症怎么办?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决的问...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佛教词典】遍知有二

【遍知有二】 p1123 俱舍论二十一卷十四页云:卽诸离系...

【佛教词典】十八不共法

只限于佛所有的十八种功德法,因为只限于佛,不与三乘...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

一生行善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最后会往生吗

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

把工作环境当做修行的道场

我是一名护士,对这个称号我曾很不喜欢。你可能会说,...

放生的八大利益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学《法华经》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莲华二义: 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 二、...

苦水育青莲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

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要福慧双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