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生的八大利益

智圆法师  2013/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生的八大利益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人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比如身体多病、寿命短促、灾难很多,修持佛法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方法摆脱这种困境?有!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中,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师也开示说:“应当断除杀生,救护放生,在一切身语的善法中,放生的功德最大。”净土宗九祖藕益大师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浊劫成净土,术莫过于放生。”所以要把一种恶劣的凡夫心转成大慈大悲的佛心,要把一个五浊炽盛的秽土转变成清净庄严的净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放生。

(二)放生是积福要诀

《金光明经》当中有这样一则公案,在宝积如来出世的时候,当时释迦牟尼佛是流水长者,他用大象往一个快要干涸的水池当中运水,救活了水池当中的一万条鱼,而且念佛号,加持回向给鱼群,以这个因缘,一万条鱼死后转生为天子,为了报答恩德,在流水长者的家里,撒下了四万颗宝珠,而且降下天花为长者祝福。

(三)放生是生命的最佳保障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尤其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时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比如空难、车祸、传染病、水火灾难、暴力袭击、战争,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连晚上出门都没有安全感。怎么才能使生命具有保障呢?就是多做放生,放生的功德积累得越多,就越会使自己处在善法光明的护佑当中,自然远离横祸灾难,《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所以放生是我们生命的最佳保障。

在佛经当中有这样一个公案:

以前有一个天人,投生在一户施主家里,长大之后,他想出家,但是父母不答应。这个小孩心里想:人身这么宝贵,如果不能出家,那这个人身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他想自杀,可是跳河的时候,河水竟然倒流。他从悬崖跳下,也丝毫无损。当时国王的法律很严厉,他又故意做强盗,想让自己遭受死刑而死,可是行刑的时候,射出去的弓箭全部都自动返回,国王大吃一惊,向他道歉。后来在国王的帮助之下,他的家人终于允许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这个人前世造了什么善业,寿命这样坚固呢?

佛说:“以前他救过一个快要被杀的人,以这个因缘,他在五百世当中,内心无所畏惧,外在的地水火风也不能损害他,而且在今生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所以放生是无畏布施,能让众生远离怖畏,也能使自己获得无畏之果,如果我们有怯弱、恐惧的心理,常常行持放生,就可以逐渐转为安定、坦然。

(四)放生是延寿妙法

《杂宝藏经》中记载,过去有个沙弥,承事一位长老。长老观察到沙弥还有七天寿命,就让他回家去看望母亲,临别的时候嘱咐他:到第八天再回来,意思是让他在家里命终。没想到沙弥第八天回来了,师父觉得很奇怪,就入定观察,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群蚂蚁困在水中,他做了一个小桥把蚂蚁引到没有水的地方。以这个救护蚂蚁的功德,寿命得到延长。

(五)放生是治病良方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林则徐曾经讲过他朋友的一件事情,他有位朋友,杭州人,名叫屠琴邬,在做官前,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于是在病中立下誓愿,愿以利人济物,来忏悔自己业障。有一夜,感得观世音菩萨入梦,告诉他说,因为过去世在湖北做官时,太过苛刻,又常常杀生,因而这一生短命。现在只有放生才可延寿,且可增加福禄,并鼓励他更加努力去利人济物。屠琴邬醒后,合家戒杀,且时常买物放生。这年冬季,便被任命为九江太守,次年冬天,病体也痊愈了。

所以,在自己的亲人、朋友得病的时候,为他们放生,对病人有很大的利益。

(六)放生能积资净障

如果能尽心尽力地通过放生积资净罪,就能积累极为殊胜的净土资粮。憨山大师曾经说:“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清,……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证。”印光大师在《放生十大功德》当中说:“戒杀放生的行者,来世能生在四天王天当中,享受无极之福,如果兼修净土,直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七)放生能促进社会稳定、世界和平

社会的动荡,战争的爆发,其根本原因,在于众生无始以来所结下的冤孽,我们人类要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远离战争与暴力,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推动人们戒杀放生、树立起尊重生命的观念。放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减少了被屠杀的众生,减少了今后动荡的根源;放生带来的间接结果,是增加了人们的福报,增加了善的力量,减少了过去的冤孽成熟的机缘。

印光大师在《放生十大功德》中开示说:“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因此,作为一名大乘佛子,我们应当从自己身上做起,把放生的慈悲之心,带回家,带到工作中,去感化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唤起人们珍爱生命的善心,促进社会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八)放生如如意宝珠

放生是象如意珠一样极其善妙的法,随着各人心愿的不同会现前相应的善报。如果希求善趣的安乐,放生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如果希求自己获得寂灭,以放生就能得到声闻阿罗汉的果,如果能以菩提心摄持放生,就能成为佛果之因,如果祈愿上师住世,放生就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如果想让自己长寿,放生就成为殊胜的长寿法。因此,放生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作为大乘的修行人,我们放生当然不能仅为自己求一个回报,但是即使不希求回报,善报也会自动现前,这是因果不空耗的规律。

大家能不吝惜自己的钱财,为了救护生命而慷慨解囊,事实上以这样殊胜的善心等于是把不坚实的财富转换成坚实的财富,这是舍弃小利益而获取大利益的作法。为什么说是不坚实的财富呢?因为钱财是一种会被水漂、会被火烧、会被盗窃的无常不坚固的法。如果把钱用于救护众生,在心相续当中所产生的功德,谁也无法夺去,所以这是最坚实的财富。其实放生都是为你自己积累资粮,在利他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的还是你自己。

有的人会想:我没有很多财富怎么办呢?这也不要紧,福德主要依靠的是善心,有放生的纯厚意乐就是大福德,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对众生发起救护的慈悲心,以这种慈悲心来参与放生,哪怕是放一条小鱼,也是很殊胜的福德。除了自己亲手放之外,以善心劝导别人放生,或者见到放生心里赞叹随喜,都是在积累放生的功德。但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就应当尽心尽力,不吝惜自己的财富和精力。

佛陀告诉我们:任何损害众生的行为只会让自他遭受痛苦,而任何利益众生的行为,必定让自他获得安乐。而且给予众生安乐,自己的安乐会更大,布施者往往比受施者更幸福。事实上,在生起慈悲心放生的同时,内心就会获得安乐,而且每当想起以自己的双手救护过无数的生命,让它们重返家园,重获生命的自由,心里也一定会充满欢喜、满足。

从未来世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放生会给自己在未来的多生多劫当中都带来巨大的福德,佛经里面记载,给一位生病的比丘送去一个水果,会在很多劫当中感得健康无病,我们现在一起以如法的意乐和行为,救济这么多的生命,功德也肯定不可思议。

以世俗的因果缘起规律,今天你以慈悲心救护他们,今后遇到这些生命的转世时,他们就会来帮助成就你的善缘,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当你成佛的时候,他们会成为你的眷属,从你的教法中获得解脱,所以放生也是和一切有情结下生生世世的善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若当时不随喜,何有今日之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

楞严经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可以看...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

素食的十大益处

素食的好处极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处: 1.益寿延年...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

「无常观」带给我们什么警惕呢

无常是灭的意思,当人的果报体、或者是畜生的果报体、...

能布施给亲人友人,功德更是无量

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就能得财富、田宅。那就不用布...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

问: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呢。请一开示一下。 方...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

【佛教词典】二种依他起自性

【二种依他起自性】 p0040   瑜伽七十四卷三页云:复...

【佛教词典】种智

为一切种智之略称。即佛了知一切种种法之智慧。据大智...

星云大师: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也该干净」的...

天生暴躁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