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了幻法师  2014/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业是佛教的正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容易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混淆了佛教的本来面目。佛教最注重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最终成就佛道,而并非只以做慈善为正务。如果佛教只以做慈善为正务,而不注重解脱生死,成就佛道,则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

当知,佛出世之本,诚如《法华经》所言,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而并非只以做善事为本务!倘以做善事为本,而以断烦恼、了生死为末,实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此等浅近之理,何须多辩,凡略看佛言祖语者,自当知之。然今之末法,邪人横行,魔说纵飞,学佛者多如盲人,只知盲从近代某某名法师、名居士,而决不看历代祖师之言。

持这一类观点的人现在还不少,他们主张做慈善事业为佛教之要务,极力劝人要生生世世留于此娑婆世界,生生在此行善,而不劝人求生净土,了生脱死。此等魔说,实是自误误人,此等人死后,当要下无间地狱。以其坏乱佛法,贻误众生。慈善事业,固然是好,然佛教非以行善为要,而是以了生死、成佛道为要。不以了生死为要,而一味只劝人行善事,此等之说,好是固好,然非佛教之正说!当知,如果佛教只以行善事为是,而不注重解脱,则与外道无异,此等魔说害人不少!

佛教是出世间之教,非只人间行善之佛教,人间佛教只可为最初之设,而非究竟也。又大乘佛教以实相为印,小乘佛教以三法印为印,而非以行慈善事业为印也。近见一些无知居士,一味主张佛教就是行善,而舍断烦恼、了生死之大利益,此是丧心病狂之邪说!

当知,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在《与茅静远居士书》中谈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

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辕适越,却步求前也。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显然,省庵大师认为修善虽是好事,但要以往生净土了生死为大事,倘不注重往生,而一味只知道行善,则善事越多,生死越广。所以大师在文中,劝茅静远居士当要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再加斋戒。

又天如大师于《净土或问》中言:“何况你更道且做世间事业,你真痴人,说此痴话。敢保你错用身心了也。且世间事业,如梦如幻,如影如响,那一件有实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纵饶广造伽蓝,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结官豪,你将谓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来不体道本、广造伽蓝等戒。岂不见道,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时,方知平生所作,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镬汤下增柴炭。剑树上助刀枪。袈裟下失却人身,万劫难复。铁汉闻之,也须泪落。”

近代印光大师也同样认为,修净土法门的人,如果不以往生净土为正行,而一味行善,则容易被善行所转,而导致难以往生净土。正如《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方圣照居士书五》所示:“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

是故,佛教正助二行,不可颠倒。近见无知痴人,以末为本,以次为主。恰似无知小儿,以无价宝珠,向卖糖人换取一颗糖吃,因无知故,拿得此糖,狂喜不已。而明眼人见之,心生怜悯,善言劝之,无知小儿不以为然,反以明眼人为不懂。诚然可笑!可悲!

此等人,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了幻法师文章列表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佛学漫画】地底的生命

地底的生命...

富翁吃猪

传说过去有一个富翁一生行善无数,修桥铺路,救济鳏寡...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黄豆的8种保健养生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

工作时需要说谎该怎么办

问: 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非常好,但工作时需要大...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佛教词典】羯鸡都

(杂名)宝名。慧琳音义四曰:羯鸡都宝,宝名也。此即...

【佛教词典】乱相乱体

【乱相乱体】 p1253 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乱相、乱体、如...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

攀缘心的相貌——前尘虚妄相想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

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

问: 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

贪淫的十种过患

一、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享受色、声、...

不要羡慕神通和发财的事情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中国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推荐】改名是否可以转运消灾

问: 阿弥陀佛,请问法师,现在很多人不管年龄大小,...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