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净界法师  2014/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净土法门

二、惟念自佛──返观自心──圣道法门

三、自他兼念──自他不二──禅净双修

一、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达妄本空

二、理一心──不为无明所乱──知真本有

我们讲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在执持名号的时候,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开示,有三种念佛:

第一个惟念他佛,专注佛境,这个叫净土法门。

他佛这个他是指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所以一般来说,专修事修的,他的所观境就是观察弥陀的相好、或者是弥陀的名号,来感应道交。

在净土宗的传承当中,以善导大师提倡专念他佛最为得力,善导大师强调三业专修:身业,所有佛都不拜,只专拜阿弥陀佛;口业,只称叹阿弥陀佛;意业,只观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能够万修万人去。这当然是有它的特色。

第二个惟念自佛,返观自心,圣道法门,这个就不是净土了,这个自就是自性弥陀。

他修行的时候,他可能念佛,但是他的重点在念佛是谁,所以他的所观境,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或者说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所以他的整个修行,是在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返妄归真。

所以他的所观境不是佛的功德,他的所观境是一念心,这个是完全的自力法门。

第三个是末期祖师所强调的自他兼念,自他不二,禅净双修。

这个自指的是我们的心,他指的是佛的心──自他不二,简单的讲,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这样同体的现前一念心性,来修习所谓的禅净双修。

这个禅净双修的理论,我看净土宗的祖师当中,最早的是第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他在《宗镜录》有很多禅净双修的观念。

到了第八祖莲池大师,你看《阿弥陀经疏钞》就有很多这种思想;到了第九祖的蕅益大师,就把禅净双修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看过历代的祖师,很少说一句佛号,三力具足──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本愿功德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

你看以前的时候,善导大师在念佛,他所强调的是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他很少在乎能念的心是什么,反正你就是一句佛号通身靠倒就对了,可能那个时候的人烦恼淡薄。

但是到了宋朝六祖以后,可能这个法门有问题了,众生在归依阿弥陀佛的时候,没有一些破障法门,可能会有困难。

所以在六祖的时候,净土宗就开始调整了,开始在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之外,又加一个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开始注意到调伏现行烦恼的问题,你不是归依就行了,你心中要有一定的觉悟的力量在,你心中要是颠倒,你归依也没有用。

当然,这个思想是有传承的,为什么?

《无量寿经》就是这个观念,《无量寿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甚至有一些古德,把发菩提心当往生的正因,他认为念佛是助缘:这二个是有争议。

总而言之,到了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以后,已经知道你心中的觉悟,对往生来说是扮演一半的角色,就是佛力的加被,还有你自身的觉悟,这二个要加强。 所以到了蕅益大师,他讲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他就讲到事一心跟理一心。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强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达妄本空,这个见思就是贪嗔的烦恼,枝末无明。你刚开始要有无常、无我的智慧,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要有一些不随妄转的力量。你的心被妄想牵动,你要归依阿弥陀佛是没有用的,所以第二个理一心,不为无明所乱,知真本有,这更难了。 前面是达妄本空,这个是消除人我的对立。

我们讲有所得心,你要能够正念真如,真实的体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才能够消灭人跟人之间对立的思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

一生行善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最后会往生吗

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

大安法师:无医药可治时,学净土的该如何做

问: 如有亲属有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该如...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随顺世缘减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贪心和嗔心的对治方法

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

【佛教词典】意清净

【意清净】 p1208 集异门论六卷五页云:意清净云何?答...

【佛教词典】增上心

(一)即增胜上进,势用强盛之心。圆觉经(大一七·九一...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

「忍」为成佛第一行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慧律法师《修自宗,且莫毁谤他宗》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激扬生死凡夫之厌欣心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