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界定法师  2015/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为物先,乃成千古鼻祖。”——蕅益大师

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之中,因此他不像其他比丘一样能够按时剃除须发,而且在穿着方面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经中对此说:“尊者摩诃迦叶久住舍卫国阿练若床坐处,长须发,着弊衲衣”,头发和胡须都挺长,穿的是粪扫衣。时间久了,连佛陀身边的那些比丘都认不出这是哪一位了。当迦叶尊者来见佛陀的时候,诸比丘都不由地生起了轻慢之心,竟对迦叶尊者大声喝斥:“此何等比丘?衣服粗陋,无有仪容而来,衣服佯佯而来。”

当我们读到诸比丘对迦叶尊者这般说话时,不由得感到阵阵凉意。为什么会如此?倒不为别的,而是诸比丘竟说迦叶尊者“衣服佯佯”,即嘲弄迦叶尊者着粪扫衣是标新立异,是个典型的假修行!我们知道迦叶尊者绝对不是什么假修行,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恪守着头陀行。再说迦叶尊者在出家前也是梵行清白,无一可供指摘之处,诸比丘以貌取人,且妄加评判,岂不是说明了人心不古且道风日下?

对于众比丘的真实心理,佛陀早已了如指掌。他见迦叶来见,远远地就对迦叶打招呼道:“善来!迦叶!于此半座,我今竟知谁先出家,汝耶?我耶?”——这便是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佛让半座”典故的由来。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很敬重迦叶,却不知道为何而被敬重。佛陀让半座与迦叶尊者,目的是为了灭除诸比丘对于迦叶所生起的轻慢之心(甚至是某种人身毁谤),因此佛陀才说“我今竟知谁先出家”——佛陀怎么可能连谁先出家都搞不清呢?佛陀的真实意图在于抬高迦叶而降伏诸比丘,重点突出迦叶是僧中元老,是绝对不可以对他轻慢的。

果然不出所料,诸比丘一听佛陀竟如此说,竟“身毛皆竖”,大家都面面相觑:“奇哉!尊者!彼尊者摩诃迦叶,大德大力,大师弟子,请以半座。”连至高无上的佛陀都主动为迦叶让了半座,说明迦叶尊者甚至可以与佛陀平起平坐了,这是何等的尊贵与显赫!

虽然佛陀给予了迦叶“半座”的极高礼遇,但是迦叶深知这是佛陀在有意抬高自己,而迦叶本人却不能较真,他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很清醒,于是他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师,我是弟子”,接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迦叶尊者可谓“识时务者”,他没有把佛陀的“让半座”真当回事,而是始终知道自己在佛陀面前永远是学生,佛陀是永远的导师。佛陀为了进一步警悟诸比丘,“复以尊者摩诃迦叶同己得得殊胜广大功德为现众故”,对大家说:“我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摩诃迦叶亦复如我”,以及“非想非非想入处,神通境界”,最后“乃至漏尽智具足住”。佛陀从修行境界上来突出摩诃迦叶尊者,说他所证的境界与佛陀并无二致,都达到了“漏尽智具足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迦叶尊者是多么的爱护与敬重。

从“让半座”的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心灵导师;同时佛陀在维系僧团秩序方面,同样是了不起的管理学大师。比如说,为了降伏诸比丘的轻慢甚至是诋毁,佛陀特意让半座与迦叶尊者,以示礼尊;紧接着,佛陀用“谁先出家”来继续抬高迦叶尊者的身份与地位,这让起先就十分惊讶的大众更觉愕然。这还不算,佛陀还以修持的境界来表示迦叶与佛陀本人完全相同(“摩诃迦叶亦复如我”),来进一步突出迦叶在僧团中的无可比拟性。这些都是佛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高超技巧的点滴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应该多多向佛陀学习(赞叹他人),同时也要向迦叶尊者学习(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使自己在复杂环境中如鱼得水般游刃有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骄傲的孔雀

佛陀为了教导弟子去除贪、瞋、痴等习气,制定僧团生活...

念佛鬼敬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圣严法师《地观》

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个宗派天...

慧静老和尚昼夜如一的参禅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

三车和尚-窥基大师

一天小厮忽报说玄奘法师登门化缘,尉迟宗将军忙迎进玄...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

信息越来越碎片化 我最近频繁地被很多人问到一个问题。...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

【佛教词典】加行位

加行者,准备入正位之时,而加一番之修行也。位有四,...

【佛教词典】摩诃波阇波提

梵名 Mahāprajāpatī,巴利名 Mahāpajāpatī。又作...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佛说不敬、非议或辱骂老师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真正的高贵

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好运气来自于结善缘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命运,这人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事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