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2016/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归心到净土来,教人家念佛。他有一次经过好像是一个天津的桥,每天走都不知道。有一天突然,走过天津那个桥的时候,人家丢一个石头到水里面,「扑落」就丢到水里面,那个水有石头掉到里面,「咚」的一声,他听到就见性了。我们的见性、我们的闻性,我们的见闻觉知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迷了以后,无明习气把它盖住,我们的贪瞋痴把它盖住,所以闻性就被污染,闻性就不起清净的作用,就变迷邪染,迷而不觉、染而不净。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位师兄弟,兴教洪寿禅师,也是闻柴禾堕地的声音开悟,还写了个很有名的偈,「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他见到法性身,见到法身了,他说「扑落非他物」。我个人没有开悟,我的一个小小心得是这样,扑落非他物,这个物不是外来的,不是一定要怎么样才能怎么样,你只要放下就可以,你只要看破就可以了。问题,你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见不到。扑落非他物就是说,他从这个扑落里面见到自性、闻性。纵横不是尘,纵就是时间,横就是空间、就是十方,纵就是三世,十方三世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

纵横不是尘,如果他能够悟,三世跟十方化为一,归成一真,纵横不是尘,就不是烦恼了,它就尽虚空遍法界,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原来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在为你说法。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都是我们的心性所显现出来,心净则国土净,就这个道理。『明心体道之士,不以身累其性、境乱其真。随机应物之中,自寓无生之旨,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真正到明心见性的人,他已经证得常乐我净,他不受六尘的影响。正如庞蕴居士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不是不要做事,无事是做了很多事,但是烦恼不挂在心头,烦恼不会带走,不会起任何烦恼。这叫他已经证得心性、自性,这些事情不会累坏他的心性,这些境界不会搞乱他的真如,是这个意思。所以禅宗里面讲,平常心是道。如何证得平常心?平就是不起波涛,常就是没有生灭、没有攀缘取舍、没有苦乐忧喜舍、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现在是因为迷失了这个平常心。如果你不起波涛、你不起生灭,你现在的心就是道心。

我们做不到《金刚经》里面讲的,六根接触六尘,做不到《金刚经》里面讲的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你就用一句佛号,把它转成阿弥陀佛,眼见色、耳闻声,都把它转成阿弥陀佛,那六根接触六尘就变成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星云大师的生活衣食住行

在这里,要向各位报告贫僧的生活衣食住行的关系,虽是...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

八宗共祖的龙树菩萨

一、被佛陀点名出生 龙树(梵文:Nāgārjuna),可译...

佛性为何没有因果,它是如何产生染污的法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纠结很久,万法都有因果,佛性为什...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

【图】惟贤长老音容

惟贤长老音容,凤凰佛教摄于重庆合川。 2010年4月9日惟...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为何不赞叹世间上的荣华富贵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

【佛教词典】一时

1、指佛于某地说法之时。诸经之首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

【佛教词典】瑜伽师地论

(书名)梵名Yogāoāryabhāmi-?āstra,百卷,弥勒菩...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问: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啊? 惟贤老和尚答:...

药师法门最殊胜,最值得提倡

今晚我就以药师如来的「药」「师」「琉璃」「光」四个...

枉费稻谷

台湾有一句俗话:有样看样,无样自己想。看样:学人家...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念佛的精进与调适

各人应尽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须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

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一路上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