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净界法师  2015/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大方向我们在学习净土的时候,你要分成两块,第一个你要好乐净土;第二个你要尊重名号。

好乐净土在《弥陀要解》分两个:一个安乐道,一个解脱道。

第一个,你要学习净土会让你快乐的这一块。比方说净土的身心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到了极乐世界你没有痛苦的感受,它所有的环境都是如意的,你眼睛看到的色尘、耳根听到的音乐、你所接触的人,都没有一种伤害性的、逼迫性的、痛苦的感受给你,那当然这个地方经典讲很多,我们就不再论述了,总而言之他的色身也没有病痛。当然净土他的饮食也不要经过追求,他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你不用去工作,把你宝贵的八个小时,换取你的衣食,浪费很多的精神体力。所以你可以从安乐道里面,你可以规划出极乐世界的快乐,它的重点在于自然。

凡是一个快乐要经过追求的,就一定有过失,因为你要追求就有得失的问题了。娑婆世界的快乐,问题为什么这么复杂?因为它必须要追求,追求的过程就必须产生竞争跟对立,就有成败得失的问题。所以极乐世界的快乐,它最殊胜的是来自于它是自然的给你一种快乐,那是弥陀本愿的摄受。所以我们对于净土的了解,第一个是一个安乐的国土,这第一个。

第二个极乐世界是一种清净的国土。娑婆世界的快乐,很容易带动我们的欲望,我们会有一种更多的追求,所以我们看人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的。他有了更好的房子,你应该满足了吧,不对!他只满足了几年,三年后、五年后他会看到更好的房子。所以娑婆世界的快乐,它会刺激你的欲望——贪欲,而这是一个无底洞啊,诸位!极乐世界的快乐,它不会带动你的欲望,它会让你“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为它不是业感的,它是弥陀本愿摄受,所以极乐世界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快乐,娑婆世界的快乐是有过失的,你要付出代价的。

其实从佛教的因缘观,福报大的人比福报小的人更容易造业的,要小心,你今生的福报你弄得不好,你要付出来生痛苦的代价,因为你比一般人容易造业。因为你的业力,善业给你快乐的时候,它同时刺激你的烦恼,除非你很有定力。那么我们要说什么,就是说我们对极乐世界的了解,第一个它是安乐的,第二个它是解脱清净的,所以你在这安乐的环境当中,你不会产生放逸的烦恼。

所以我们透过唯识的一种思想的名言,我们可以重新对于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一种正确的了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就是唯识强调的善用你的名言,你用什么样的思想,你的思考模式很重要,你往哪一个方向思考,你就带动你的不同人生。所以从净土宗的正确思考,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是第一个思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蕅益大师: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萨戒弟子智旭,一心归命极乐世...

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

把观音菩萨看作弥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经根据

问: 法师讲过,把观世音菩萨看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门之总持陀罗尼

疏文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

【佛教词典】文载

(1452~?)明代曹洞宗僧。蔚州广宁人,俗姓王。字月...

【佛教词典】大羯磨轮

(术语)连续十字金刚而作大圆轮也。瑜祇经曰:当观吽...

了幻法师:晚上为何会发淫梦

问: 1.弟子自问绝非好色之徒,但晚上为什么会发淫梦...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问: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妙境法师答: 培养福...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编者按: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

定时定点去放生,这样如法吗

问: 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团队会定时定点去放生,但...

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