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净界法师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用在修行上,他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的修行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我们佛弟子去造了一个善业,那么外道也同时跟我们造了同样一个善业,但这两个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个慈善家或者是外道、其它的宗教他造了一个善业,这个善业的力量会引导他到天上享受安乐的果报,但这个果报享受完以后就完全消失掉了,就是这个善业对他来说只是生命当中增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如此而已。

但是佛弟子造了一个善业,这个善业也会把这个佛弟子把他带到天上去享受快乐,但是这个力量没有消失掉,他来到人间的时候他继续会亲近三宝,这个善业的力量会引导他继续地修学佛法,继续地趋向于无上菩提,因为这两个人坐在一个不同的车乘。

我们可以这样讲,你如果没有学佛,你很难造作一个业力把你带到三界以外,你不可能乘到一个超越三界以外的车乘,不可能,你不管做什么业都不可能了生死,不可能。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差别呢?因为过程很重要。佛弟子在造善业的时候,前面有一个理观智慧的引导,他有观照的智慧,就像这个车子它有马车,它有马在引导这个车子,那么理观的智慧引导就造成我们在种下这个业因的种子的时候,这个刚开始种下的业因就不一样了,自然长出不同的水果。

那么理观的智慧在整个我们《佛法概要》来说主要有三种的功德力,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三种功德力,这三个功德力都跟智慧有关系。那么我们前面第一堂课讲到了发菩提心,就是说你在修学善业之前,你必须把善业的前面安上一个很重要的马车,就是我们未来的愿景,一种往生净土的愿景,一个成佛的愿景,你才能够让这个善业未来对我们会产生一种往生净土、圆成佛道的一个引导。

这个发菩提心的引导,省庵大师讲到两个重点,非常重要,我们上一堂课已经讲过,我们再复习一下。第一个他讲到心真则事实,第二个他讲愿广则行深。我们一般人很难发起一种真实的心,很难,我们一般在修学善法都是虚妄的,虚妄的心,虽然是善念,但是虚妄。什么叫虚妄呢?什么是真实呢?

《楞严经》的定义就是说,你这个心发出来,只要你要靠因缘的力量来支持你,你要靠外境的环境来支持你,你的心全部是虚妄的,不真实。

比方说我要有钱我才可以布施,这种心虚妄,你是带条件的,我要有时间我才可以来听经,虚妄,我要没有人干扰我我才可以提起佛号来念佛,这个念佛的心虚妄的。为什么你假借外境产生的造业力是虚妄呢?因为《楞严经》说你的心刚开始成立的过程你跟外境借来的,你要假借很多的因缘,你这个心才能够发动出来,那你这个心是不得做主,就是说你这个心要假借外境的因缘来支持你,就好像说你今天有一千块,但是你这一千块呢,你跟某甲借三百块,你跟某乙借三百块,跟某丙借四百块,结果你一块钱都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造了那么多的善业,我们现在还在流转,因为我们没有发过一个真实的心,我们过去生所有的修学都是带条件,所以外境把你要回去的时候,你借来的东西你总得还。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的,你只要跟外境借来的产生的力量,你就受业力的系缚,因为这个外境是由业力主导的,所以很多人念佛的时候他平常念得很好,到临命终的时候,生死关头现前的时候他这个佛号冲不上去,因为你因地在念佛的时候,你念佛的心就带有条件。外在的环境不是你说了算,你带了太多的条件,临终的时候条件不会具足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临终的时候佛号提不起来,因为你平常念佛的时候带太多条件,你跟人家借太多东西了,人家临终不见得会借你,关键在这。

所以心真则事实,我们现在发了菩提心,我们是不管外境怎么样,我一定要往生净土,我一定要圆成佛道,它是超越一切的因缘,这种心力才会在临终的时候帮助你超越生死。

我希望我们今天是培养一个不带条件的内心,因为你不知道你临命终会发生什么事,你不能假设我身体健康的时候我再念佛,你临终的时候身体不可能健康的,你在加护病房插满了管子,它一定很多痛苦的感受刺激你。所以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如果我们有志于培养临终的正念,你一定要知道你的念佛的心就不能带条件,不能带条件怎么办呢?大智慧的佛陀说你要有个愿望来引导你,你不能由外境来引导你。

佛在世的时候,目犍连尊者有一天到了忉利天去,他看到一个天人很庄严,他就非常地赞叹这个天人,他说:仁者,你是过去修什么善业得此光明庄严的果报呢?这个天人就很谦卑的跟尊者顶礼,他说:我以前我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婢女,做仆人的。那么我一生当中就做了一件善事而已,就是我不发脾气。因为我的主人脾气很不好,我稍微做不好他就打我骂我,那么我发一个愿,我绝对不发脾气,依止这个善业升到忉利天去了。

目犍连尊者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天人也是很庄严,目犍连尊者说:仁者,你是修何果报而得此天上的这种庄严呢?那天人说:我过去生是做一个生意做买卖的,但是我发一个愿,我绝对不说妄语,我不讲话则已,我要一讲话就讲真实语,而且这个是任何情况决不例外,我就做了这件善事就升天了。

那么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起疑惑了,佛陀说要修十善业,要广修十善业才能升天,这两个人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情而升天,就问伟大的佛陀。佛陀说:他们两个虽然只做了一件事情,但是他们心中发了一个很真诚的愿力,心真则事实。

我们强调很多观念,你满山的石头是抵不上一颗钻石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本质是石头,你是虚妄的。诸位你要知道,你念一千万声的虚妄的佛号它不能够把它转换成一句真实的佛号,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质是虚妄的。不会因为你数量增加而改变的,不会的。那么我们平常的念佛都是活在妄想,都是受到外境的干扰,我们一定要很多因缘的具足才念佛,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念佛没有力量。

所以伟大的佛陀出世告诉我们你不要管你今生所遭遇的环境,那个都是生灭的因缘,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天塌不下来。你设定一个目标,用这个目标来引导你,你不要管你的环境怎么变化。所以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超越时空嘛,你才能够在很多因缘的刺激你之下,你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道路,不管这个道路通向净土或者通向于佛道,所以你发了菩提心,你才有可能创造一个真实的内心,一个不带条件的内心,否则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发出真实的心,所以你造的业力量都薄弱,都非常薄弱。这个是我们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心真则事实,这个约着自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从本来面目来发动佛号,每一句佛号都是不可思议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一口祖先留下来的古钟,这个钟特...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同样的心里,你为何要充满烦恼呢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

未悟的人,犹如瞎子一般

没有悟的人,与大悟以后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佛教词典】十四无记

又作十四不可记、十四难。乃十四种之不记答,为佛四记...

【佛教词典】无常有三

【无常有三】 p106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常三者...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

做国学老师,算不算学习外道经典呢

问: 末学是受过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学习国学,做个国...

依《地藏经》修行,功德利益无量

我们讲地藏经之前,先讲讲地藏经的大意,还有地藏经修...

布施培福,横越生死苦海

过去,佛陀曾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天,一位...

长寿短寿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吗

请看下面第七段:学道当明心。 我们修学佛道要注意明了...

事事像铲柄

这天,给孤独园内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佛陀刚...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

自己教育自己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微暖代替攻击

有一个小男孩养了一只乌龟,这天,他想尽了办法要让这...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