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

宗舜法师  2015/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得到、去得了吗?还是像地狱一样是画成的?如果想在此生了生死、出轮回、求生净土,一定要发起菩提心吗?

宗舜法师答: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凡夫不一定修得正果,带业也能往生,只要有信心、有愿力、修行的功夫能够和阿弥陀佛的大愿相应。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不是画图。那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之土,乃是他多生多劫修行菩萨道所感得的一种清净美妙之报。按照一般的经论来讲,本来只有登地的菩萨也就是证得一定果位才可以达到报土,和佛共同享受这样的快乐,普通的众生不够资格。但是由于弥陀大愿的特胜,给予凡夫方便,让凡夫也能入报土,享受这种极乐世界依正的庄严。

也有不发菩提心而能往生净土的人。在《观无量寿经》里说,这样的人属于下品往生。一辈子大奸大恶,干了很多坏事,因为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开示,他一念之下想要得度,也顾不上什么发心、忏悔,念阿弥陀佛如同找到一根救命稻草,紧紧抓住就是。“我要求救,我要解脱”,在这种单纯的心念之下,他就带业往生净土了。

可是大部分人一边念着佛,一边内心还夹杂着各种生死烦恼的东西,往生的心不是很恳切,修行的功夫又达不到很高,信、愿、行这三样,一样都不相应。这时候求生净土就必须要发菩提心了。在发了菩提心的前提下,你的行为就是菩萨行,也就意味着你今天的一切都在导向成佛。哪怕你喝一杯水,都是在利益众生。你今天好好地吃碗饭、好好地喝杯水、好好地睡个觉,都是在利益众生。因为利益了你,就是在利益众生,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人天所应供养者。发了菩提心的就是菩萨,不要再跑到哪儿去找菩萨了,活菩萨个个就坐在你们身边。

问:可以带业往生吗?是不是有悖于因果?

宗舜法师答: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这里的“业”是指的恶业,往生就是生到西方极乐净土。西方极乐净土是由阿弥陀佛的善愿圆满成就的,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般都会要求发菩提心,要修各种功德。但是对于一些罪业凡夫来说,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很难把自己的罪业消灭干净,所以大家就寄托希望于阿弥陀佛的救度,让我们往生到西方去。

我可以告诉大家,是可以带业往生的。因为如果只是“消业往生”,等恶业消完了才能往生的话,净土法门就不是一个易行道,而是一个难行道。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差别就是,好比竹子里面有一个小虫,如果它从竹子的最底下这一节开始咬,一直咬到竹梢才能出头,这就是一个难行道;那么易行道呢,是它从竹子的壁里面横着向外咬,只要咬薄薄的几毫米就可以咬出头,这叫“横超三界”之法。这是由阿弥陀佛的悲心与愿力决定的,决定可以往生,不悖因果。

比如说你爸爸妈妈赚了钱给你用,这就相当于你没赚钱你也可以得到钱这个样子。这样有没有悖于因果呢?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阿弥陀佛被称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他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他就把他的功德给予我们,让我们凡夫也能生到他的报土中去,这是一个完全符合因果的事情,但确实是特殊之法,不可思议之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推荐】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结叹甚难。 前面是六方...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净土宗简易而圆顿,如暗夜璀璨莹彻的明珠

21世纪是科技与市场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对精神故...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

妙莲老和尚《放生与吃素》

放生能得长寿,所以一般佛教徒对放生大都很积极。放生...

【佛教词典】维威卡难达

(1862~1902)梵名 Svāmī Vivekānanda。意译辨喜。...

【佛教词典】疏山有句无句

禅宗公案名。系叙述唐末僧疏山匡仁先后参谒长庆大安、...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

星云大师: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竭诚致敬能获佛法利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老子论企业家的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天生暴躁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