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情感观

贤空法师  2015/06/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情感观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众生,人是有情感的。人从那里来?佛教讲就是爱。十二因缘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是一个链条,彼此套在一起。佛祖也主张,在家的弟子过正常的生活,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规矩。佛祖的教导是非常自由的:你愿意出家你就出家,不愿意出家就不出家,但是各有规章制度。

佛教还有个词是慈悲,佛教的爱和慈悲有上什么不同呢?爱是自私的,爱是痛苦的,它是一个人暂时占有欲的满足。就像一个人爱唱歌,爱跳舞,但是他不能蹦蹦跳跳二十四个小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暂时的感官刺激的满足。就像人身上痒,他用指甲挠一挠,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如果一个人不痒,那么他就不会挠。

佛者,大慈悲心也,佛陀怎么样教导众生在爱的世界里过好自己的人生?佛陀告诉我们,用慈悲去运作爱,用理智去净化爱,用礼法来规矩爱,用般若来化导爱。慈悲是无条件的,是不分对象的,是没有界限的,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爱,相反,它是有范围的,有适当的空间和距离的。你是我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我就去爱他。出家人把爱升华到慈悲,不仅关心自己的父母,还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关心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有苦难,只要他有痛苦,只要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就会按照菩萨道勇往直前,不求回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

佛教的慈善事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般若蜜贯穿始终。当一个人有烦恼的时候,爱也是一种烦恼,慈悲是一种智慧。当你感觉到爱带来痛苦的时候,就把心量放宽,想一下慈善事业。你对儿女做的再多,他认为是应该的。他吃饭都很困难,喝水都很困难,连基本的医药都没有,你出一千,出三千,给他打一口水。当他喝到水的时候,那种快乐,你的快乐会超过他。相信我们都有善心、都有善行,都有同样的感受,希望在爱护自己家人的同时,也关心社会上需要帮助、需要爱护的人。

出家人怎么对待情感?出家人也是有情感的,吃五谷杂粮。出家人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行无常、观法无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这层皮迷惑了。剥落这层皮,每个人都都是我们不愿见到的。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时候,流出一点血,在身上或地板上,你不会感觉它干净。你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口腔里每天都流出很多不干净的东西。把这层皮揭开之后,你就不会自恋,就会对一切众生起一种慈悲心。

真正能看淡物质生活的人是少数,也就是说真正能出家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喜欢物质的生活,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但是,佛陀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怖。”也就是说,当你爱它的时候,你就会怕它失去,产生了恐怖。你会保护它、爱护他,比如你买了一辆汽车,你就会怕他压坏了、怕他被偷了。多一件东西,就多一份担心,就多一份烦恼。所以说就比如人的八万四千根头发,一根是一个烦恼。多一样物质,就会多一样烦恼;多一份物,就多一份挂碍。出家人把它剃了,剃掉所有的烦恼,没有挂碍,什么烦恼也没有。

佛法有比丘道、有菩萨道,中国是大乘菩萨道,不仅关注自己的解脱,而且在闹市红尘中自己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值得赞叹的!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后,唐太宗两次劝他还俗、一起治理江山,分半个江山给他,玄奘大师说:我从小是在水里长大的,你现在让我到陆地上生活,我不能适应。你的心计、领导才能我没有学会;我从小就出家,我的使命就是学习佛法、弘扬佛法。唐太宗就不强迫他了。第三次他就让宰相房玄龄大力支持,让他在西安翻译佛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世俗人眼中,有很多人对佛教不了解,认为佛教是迷信,认为出家人可有可无。认为是不是(出家人)没有什么能力才跑到佛门去了?其实大错特错,在唐朝的时候,出家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制度。玄奘大师当时是十三岁,年龄不够,在考场外转来转去,非常郁闷。考官问他:小青年,你在外边转什么?他说我想出家。考官问你多大了?他说我十三。你这么小出家干什么呢?他说弘扬佛法,最终的目标是成佛,现前的目标是弘扬佛法。所以说,出家人有远大的志向,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所以顺治皇帝赞叹:“黄金白璧未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黄金白璧多、金银财宝多值钱,当然,对大家来说小case,但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当然,出家人看起来悠哉游哉,其实也很辛苦,为了众生也要刻苦,日夜操劳。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出家人的那种奉献精神:“不为自己谋安乐,但愿众生脱离苦!”

自古,帝王将相、社会贤达、士大夫为什么与出家人交流呢?出家人不会与他争名夺利,不会笑话他、看不起他,不问他今天是平民、明天是官员,永远平等看待,永远是朋友。希望今天在座的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次佛法的大门为大家敞开了,希望清华大学国学班的总裁们、总经理们来到佛教圣地,沐浴佛的智慧、沐浴佛的阳光,相信这次长安之行、“长安悟佛禅”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关于佛教与情感,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佛陀的格言》。薄薄的一本,网上就能搜到。另一个是《建设佛化家庭》,关于佛陀怎么教导在家弟子:先生怎样爱太太,妻子怎么爱丈夫,父母怎样爱孩子,母亲怎样爱女儿,怎么和邻居相处,怎么孝敬父母。佛陀是大慈悲的、佛陀是大智慧的,我们能接受佛陀的教育是幸福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深陷感情深渊

表姑今年四十来岁了,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现在婚姻又...

妻子的七种类型

对一个佛教徒来说,婚姻是爱的真正认可。佛陀总是教他...

夫妻之间如何相处(佛经节录)

节录《善生经》(中阿含) 丈夫对待妻子的五个要点: 一...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

婚礼上的一百元纸钞

前日去参加一个婚礼(天主教仪式),神父在弥撒当中,...

印光大师谈爱情婚姻

(1) 立志如山,守身如玉 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经典依据

《大乘入楞伽经》 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佛教词典】不可思议经

(经名)与不可思议解脱经同。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

【佛教词典】颰陀波罗

(菩萨)又曰跋陀波罗。菩萨名。...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母鸡的爱心与智慧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家」也是旅店

有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

佛门里的财神爷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