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净界法师  2015/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段食,“段”就是分段的饮食,我们吃的这些饭菜等等。第二个是触食,“触”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产生六识。假设我们所接触的环境,都经常是不如意的环境,你的身体要好就有困难;假设你的六根所接触的六尘,都是欢喜的,你色身的抵抗力会比较强。

前面的段食是约着物质的享受来说,这以下的触食是约着精神享受。就是说我虽然出了家,我受用物质的饮食比较单薄;但是我的触食,我经常内心保持欢喜,这个时候你色身的抵抗力强,因为有触食的资持。

第三个是思食,“思”就是希望。一个人对未来有希望,虽然我现在的生活不是很满意,但是我知道我以后、晚年的时候、我来生的时候会更好。有希望在支持,这个人的身体也会比较健康,这叫思食。这二个都是精神的受用。

第四个是识食,这个识食就不是前六识,前面的触食跟思食都是第六意识,这个识食是第八识,就是你业力的资持。你看饿鬼道的众生、地狱道的众生,他们也没有饮食饭菜可以吃,他所接触的环境也不可能让他快乐,都是刀山油锅,也不可能有希望,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地狱。他现在死掉了,马上受生,又再接受痛苦,所以他不可能有希望的。那这个地狱的众生,他的生命是如何相续呢?他没有段食、触食、思食,他是靠这个识食,就是阿赖耶识的业力,不断地支持他的色身。

所以,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业力的识食,这个识食体就不能成立了。“何以故?于六识中,随取一识,于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因为前六识不能做识食体。为什么呢?因为前六识不能普遍三界,有的地方有第六意识,有的地方没有第六意识,你看无想天就没有第六意识了,所以它不能扮演识食体。当然第六意识所带动的触食跟思食,也有帮助,但是它不是主要的因素。这个识食是最重要的,就是业力。

有关业力的支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生命的真相。我年初的时候到新加坡去弘法,去了将近十天,前五天是讲经,后面几天就带大家念佛共修。在新加坡的时候,我的身心状态非常的好,但一回到台湾,不到一个礼拜就生了重病。这个病,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过去的习惯就是断食,但是我这次的病,断了三次,连续断了三次,一次断三天,等于断了九天,都没有效果。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做梦,在梦境当中,那个意思就是有这个鬼神障。后来我就持咒,持了三天感到有一点好转。到了第三天晚上静坐的时候,我突然间有一个感觉:我现在不要持咒,就念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当然有障碍的人心情就不同,我那时候观想阿弥陀佛的圣号无量光、无量寿,他决定能够救拔我。那个时候,我生起了强大的皈依心,一直地念佛,念了将近二十分钟。在二十分钟当中,突然间听到“劈啪”的一声,突然间身心的暗钝相、粗重相消失了。从那时候,身体就开始恢复健康。我想每一个人多少都会遇到鬼神障,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带着果报体,带着业障、报障在修行。

比如说你看很多老和尚,他去打佛七,打完七以后回来就生病了,你怎么解释呢?你说:“唉,代众生受苦!”这样讲也是有道理,其实都是自己业力的表现。鬼神障也好,外在的因缘只是增上缘,因为这个地方讲识食体,就是你的果报体,永远是你心中阿赖耶识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不可能有一个外在的业力,跑到你的身心来给你快乐、给你痛苦,不可能!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个唯识学的观念就会全部被推翻掉了。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菩提心,一定要依止正见,否则你的菩提心不能相续。

这个地方讲“识食体”就是说,我们相信果报体任何的变化,外在的环境只是一个增上缘,你自己心中的业力才是亲因缘。这样子你不管遇到任何的逆境,你的菩提心不会退转,这个正见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诉说自己近...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壹前言 佛陀将宇宙万...

诸根寂静的难陀

难陀尊者在舍卫城象华园中,静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

为什么别人总看我「不顺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

不是路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佛教词典】迦湿弥罗城结集

(故事)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

【佛教词典】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凡二十卷。宋代圆悟克勤撰,虎丘绍隆等编。又作圆悟佛...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把自己的慈心点亮

我们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

闲旷俗心,寂定炼金

真正要把这个暇满的人生,闲旷的心胸,去修行一个生命...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

真我与假我

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

【推荐】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

佛陀的十号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沉得住气,这才是智者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任职,两人交情甚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