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德光法师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现在根本没有正义可言,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理论嗤之以鼻,觉得都是迷信之说。甚至有些比较偏激的人说:“佛教都是迷信,如果真的有因果报应,为什么佛祖不能让坏人做了坏事立马就得到恶报,好人做了好事立即得到善报呢?这样善恶分明多好啊!”这种说法是对佛教因果业力理论的一种不了解。其实佛教从来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种说法会一下子接受不了,难道这些年来信奉的善恶终有报的理论不对吗?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业”。所谓业者,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简单的说,业就是一种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造作”,分为三种:善、恶和无记。普光述《俱舍记》卷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造作,名为意业。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

《分别善恶报应经》云:“若修善业感可爱果,若造恶业感非爱果;若远离此善不善业,爱非爱果终不可得。”善业,可得可爱果,能拔济众生苦,故名为善;恶业,能招非可爱果,损有情,故名为恶;无记业,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非善非恶故名无记。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其实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那么这个乐报和苦报到底如何区分呢?乐报就是感得身心于顺情之境,而受安逸之乐的感受;苦报就是感得相违境相,逼迫身心之苦受。换句通俗点的话说,乐报就是身心安乐,没有烦恼;苦报就是烦恼重重,身心痛苦,备受煎熬。

善报——乐报;恶报——苦报,不要小瞧这一字之差,其中的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善和恶是没有清晰的界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恶观,这种所谓的善恶观都带有强烈的“我”的烙印。同样一件事情对某些人来说是“善”的,对某些人来说却可能是“恶”的,比如公司出台一条新规定:以后取消基本工资,薪酬完全按照业绩发放。这个结果对于那些能力很强的员工来说,是“善”的,多劳多得,可以多赚钱,而对待那些平时混日子的员工来说老板这样规定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再或者说,某个实权部门的副职,后来升到另外一个清水衙门当了正职,看似是升官了,其实手中权力小了。对于权力欲望重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打击,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清闲的人来说,加薪升职少操心,何乐而不为呢?凡夫都有我执,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不能绝对的以善恶来论果报,但是也正因为凡夫有我执,所以善恶的果报从“我”的角度出发去感乐受和苦受才更能体现因果的公平性。行善就会得可爱果,乐受;作恶就会得非可爱果,苦受,这才是佛教的因果理论。

至于为什么不是做了善恶事立即感得乐苦果也非常好解释,佛在《优婆塞戒经》中阐述地很明白:“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业有四种:一是现世造业现世受报;二是造业后次生受报;三是次生以后受报;四是无报,如无记等业即无报。业力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就好像种子长成植物需要时间一样,草本植物一年就能开花结果,而木本植物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正确的理解和看待佛教的因果理论才能更好的学佛修行,所以对于不明白的事情一定不要妄下结论,要弄清楚想明白再说,否则犯了口业,日后定会感受苦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

弘一大师《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余殃在孙

用世间狭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这一个字看得太轻缓,认...

面对无理的流言与诽谤应该如何应对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鸯掘摩的身心考验

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

日行一善

人们相互之间喜欢祝愿吉祥如意,其实这仅是良好心愿,...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佛教词典】三日耳聋

(杂语)五灯会元曰:怀海禅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

【佛教词典】堂主

为延寿堂主之略称。系掌管延寿堂(病房)内一切事务之...

【推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漫画版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抚州刺史妇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

勇敢面对人生,无论到遭遇什么困难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

跟人打交道,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交往

怎么看一个人的命呢?第一个,看他有没有孝心;第二个...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

18种抗癌果蔬英雄榜

最新科学研究证明,以下18种果蔬因为分别含有针对性的...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

净土念佛什么时候成就呢

问: 净土是念佛往生成佛,密宗是现今成佛。请问净土...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