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来果老和尚  2016/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执迷枯坐,静此一生可以,稍动一刻不可以,如此行处,大为法门害,大为前途障。何以故?

佛于三大阿僧祇劫,广行六度,精修万行,皆是培福。佛在因中,当一圊头,历九十劫,尽为培福。我等能当三年饭头,万不得了,此是最大道心,悲乎!

佛在世时,有病目比丘,日唯补衲,觅人穿针。大声喊曰:“有作福者,与我穿针,功德无量哦。”一众笑曰:“不知惭愧!瞽目不见,请人穿针,言有福求,真耻之甚!”佛闻叹曰:“汝轻视彼,不与穿针,我与他穿。”众罗汉曰:“世尊为三界大师,岂能与这瞎子穿针?”佛言:“我为培福,历三僧祇,舍头目髓,身肉手足,心肝五脏,悉为培福。因福深厚,得成佛果。既已成佛,更不能舍穿针之福。”众罗汉闻之,赧颜冷色,生大惭愧。后知福为佛本,见义勇为。

林下人身躭惯懒,心着孤闲,一动不安,何能再动。培福之道,了无修处。有福之人,安住丛林,心是宽的,身是健的,力是壮的,量是大的。一住再住,出坡作事,吃苦出力,在所不辞。

无福之人,安居林下,心窄身瘦,力弱量小;心窄者,纷乱之事,见而生畏;身瘦者,稍重之物,见而生退;力弱者,多劳之事,见即麻烦;量小者,重棒逆言,不堪纳受。听到执事讲规矩,疑曰“又是讲我的”,心如火起,犯则罚一二香板,嗔曰“又放我不下”,恶念陡生,此皆无福之过者。何以故?

行人向所造罪,至深且厚故也。心窄者,杂念烦恼塞满心中,无插针处,不容别念,故心窄;身瘦者,淫欲消耗,恶事缠扰,气倦神疲,故身瘦;力弱者,病苦纠缠,忙山忙海,诸不遂心,身难负重,故力弱;量小者,世知未忘,佛见未开,专爱体面,深躭人我,赞则生欢,毁则生怒,故量小。再不培福,久之将成流俗也。

当知福能空罪,慧能破愚。假如二人同行化饭,无福者,米未入唇,饿难行路;有福者,饱飱足食,化导多人。故古人云,“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是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来果老和尚文章列表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

商人砍柴能得福?

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业成功、赚尽天下财富。有人...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骨不吓人,人自吓;癌不惊人,人自惊

我先说一件趣事或许您可以从中去体会:以前我在医学院...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沉默的美好

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没有...

找到成佛的因地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佛教词典】圆音

(术语)圆妙之声音。谓佛语也。楞严经曰:愿佛哀愍,...

【佛教词典】不退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指最上利根,所得功德全...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

信徒也分三等

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世间人各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就...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

不净观是对治淫欲心的方法

纲常名教之防,莫过于礼。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应化

在《大佛顶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谈自己...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

【推荐】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

在家菩萨戒的戒条

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亦称在家菩萨戒,凡受菩萨戒,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