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本性法师  2016/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疯人院、老人院、医院、火葬场。

2009年之春,特抽空专程就近走访了“三院一场”。

首先,是某疯人院。进入那里,你会马上体悟到佛法中所说的什么是无明,什么是愚痴。众生于此,失去了起码的理性与智慧。当然,特殊着装下的他们与其他众生一样佛性随身,但恶业也随身了。他们很可怜,不该畏惧的他们畏惧,不该迷恋的他们迷恋,没有理由地做出种种异端的行为。他们也不认识了曾经认识的亲人恩人或所谓的仇人。至于分别,他们真的没有了吗?其实不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及种种好恶行为的不时产生便是明证。出此院门之际,我感到院外的空气真舒畅,天也真蓝。但一想,院外的所谓的理性与智慧之人,在许多方面,不也同院内之人一样吗?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看来,疯及疯态之于人,虽非本质,但却是共性。

其次,我走了老人院,自己住持的寺院创办的,40多位老人家,多是七十多八十多岁的,多已行走不便,个别还是病卧在床。想其青春年少时,也同大街上的风华少年一般。而今,齿疏皮皱发白,龙钟老态,风烛残年,“老”之一字,在此凸显的如何了得。想想自己,也会如此,就在不远的明天,而你们也一样。

再是,走了某医院。从医院挂号厅到急诊部又至住院部,朋友还特带我看看平时做手术的地方。医院与病人是孪生姐妹。这里,有的是病态的脸、病态的表情。他们忧虑、悲伤、痛苦、恐惧、失望乃至绝望。白衣的医生与护士就像生命之神,晃悠着,或侥幸救你生,或无奈地看你死。进入这里的,印象中应是老人多,但实际上,是年轻力壮的人多,小孩也不少,似乎,老年人还不是占多数的。到了这,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人们说:平安是福;健康是福;财色名利买不到健康。怪不得古人认为“无疾而终”是一种幸福、自在与境界。说实在,我不希望大家需要到医院,但希望大家知道里面都发生些什么。

最后,我走访了某火葬场。以前,我很怕到这些地方。如今,不怕了。几十年来,我亲眼见证了许多人被送到这类地方,有尊敬的师长,有乡亲、同学、朋友、同修、信徒。见多了,就不怕了。见多了,就习以为常了。火葬场的工人还带我看焚烧尸体的地方,为尸体化妆美容的地方。想想,多少帅哥美女,终有一天,要被塞到那里边去,要被抬到那上面去。就说被抬到那上面去的吧,身体冰冷冷的,颜面黑紫紫的,化妆师在尽心地美容着,但怎么也看不到被化妆者挤出一点温暖而红润的表情来。再想想,今天,我们生者,他们或她们,此刻正躺在哪家美体俱乐部或美容院,身温暖颜红润,正被美容化妆。这两个场景,一前一后,其异同又在哪里呢?

人啊,真的,好缺憾,辛苦一生,奋斗一生,苦痛一生,幸福一生,失败一生,成功一生,百千种人生,最后却只靠几度电一把火就给解决烟灭了。然后,剩下一小罐的灰儿。幸运的人,罐儿精致点,不幸运的,罐儿还很粗糙。话又说回来,有灰有罐的还算好了,不少人横死何处也不知,连一片骨肉毛发都找不到,就别说什么罐与灰了。他或她留下的,或许就是一张照片,还有一个尚与别人重名的名字。而你,也不用希翼那照片或名字能够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中。出火葬场大门后,我回头看了看,人人都要进这道门,只是早与晚的事,你我都一样。

回顾走访疯人院、老人院、医院、火葬场之彼情彼景,深感人生无常、人生苦空啊!佛法的真谛真的就在其中活生生地展现着。既然生老病死之于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不可避免,是人生注定的命运结局,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早做准备,早思对策,以期生老病死后的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劳更要能任怨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

求不死之火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三种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

昌圣法师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佛经不可不读

原文: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

【推荐】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

【佛教词典】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p0342 瑜伽三十六卷十一页云:又...

【佛教词典】妙道

(一)即最上道、无上道。通常亦为佛道、佛陀教法等语之...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

问: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呢。请一开示一下。 方...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

慧律法师《楞严经重点提示》

请合掌,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

四点意见通向快乐人生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

宽容的故事

当时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怀

过去,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两军交战,二国战力相当,但...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为灵魂沐浴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