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南怀瑾老师  2016/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有一次从范地去齐国,在路上看见齐国诸侯的世子,那种轩昂骄贵的气象,于是就非常感慨地说了 “居移气,养移体”两句名言。这是说居住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例如这位世子住惯宫庭的大房子,饮食好,穿着讲究,养成生活骄贵的习气,这对血肉之躯的影响使气质发生变化,气象、仪态、精神,自然别有与众不同之处。所以说 “大哉居乎” ,物质生活环境影响人的力量,就有这样的严重。

然后,孟子看着跟着他为仁义道德而奔走的学生们,接着又感叹一声,“夫” ,长长吐出了一口气,然后说:“非尽人之子与?” 。每个人不都是父母所生、所育、所养的孩子吗?只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就养成言语、态度、思想、作为的差异。

接着孟子的教育来了,这等于当年抗战时期,许多学校的校长或老师,带了自己的学生集体逃亡,奔向大后方,一路上虽受磨难,但教育不停,露天上课,席地而坐,大地就是教室,一块小木板就是课桌,下了课,又翻山越岭,奔向大后方。

孟子看到弟子们这个景象,就上课了,他说:你们看,一个王子,他居住的宫室,也是房子;交通工具虽华丽,也不外马車;穿的也不过是衣服,和一般人一样。但是,齐国的世子走出来,所以会有那种骄贵气,就因为 “其居使之然也” 。这个 “居” ,不只是指房屋,实际上是指整个大环境,他对人的影响力量太大了。这个大环境,就是学问、思想;有真学问、真修养,就是 “居天下之广居” 。宇宙在我,万化由心,人生顶天立地,还受什么外在物质居住环境的拘束!也就是说,真正有了学问、修养就不受任何环境、物质的影响,这就是大丈夫。

孟子教育学生们,了解一切物质环境影响人的力量,而大丈夫绝对不受环境、物质的影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转变人的思想意识,但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学问会养成自己的天地,就是后世讲的 “性天自有风月” 。也就是自己精神领域扩大,顶天立地,自有一番伟大的景象,哪里再看得上物质有形的环境呢?

于是孟子又举一个例子说,有一次鲁国的君主到宋国去,刚好宋国的城门关了,鲁国的君主就大声叫门,用命令式的喝声叫道:“开门!” 。那个守城门的人听了就说:这个人并不是我们的君主,可是叫门的神气,为什么和我们的君主一模一样?孟子说,这并没有其他的理由,“此无他,居相拟也” ,是环境养成的。这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种种行为,除非真有学问、高深的修养,“心能转物” ,有超然物外的器度,自然与众不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与其怨恨外面的环境,不如转变我们的内心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就是在道路上有荆棘、杂...

改掉饮酒的习惯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

【推荐】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

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只听得客...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

茗山法师《我的慈悲主义》

一、绪言 这是作者十年来身体力行并深深获得效验的一...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

【佛教词典】内观

梵语 vipa?yanā。音译作毗婆舍那、毗婆遮那。即观、观...

【佛教词典】说示

即说教法以示人。据慧远(净影)维摩经疏载,将言对法...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问: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大安法师答: 本人鼓励受...

【推荐】一片诚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

【佛学漫画】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的开创精神,让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了夯实的基...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忏除业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就看到连普贤菩萨所示现的这个大菩萨,都是对自己...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