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净界法师  2016/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讲心态,他是先为实施权,然后再开权显实,但是最终的结论是心态为根本。你修行用什么法门是方便,但是必须掌握的根本是你的心态。

以净土宗来说,你往生的心态比你念佛的数目更重要。因为你念得很多,但是你没有下定决心要求生净土,你的善根就薄弱。就是有些人净土善根薄弱,但是净土的资粮很强,因为他一天念很多佛号。

诸位!所有的马车,那匹马是最重要的,那个引导者最重要。你的车子很大,马是瘦瘦小小的,这不是一部好马车,因为你的心态太薄弱了。如果你的心态、你的净土的善根强,十句佛号乃至一句佛号都可以往生,因为往生不是靠你的力量,是靠弥陀的感应。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会创造佛号,但是不知道怎么引导佛号,就是你这个马车弄得很漂亮,这部车子弄得很漂亮,但是前面没有马,或者这匹马太瘦了。

很多人念佛念了一辈子,也没有念出一个往生的善根来,他对娑婆世界还是很执着。就是因为这个人念佛时念佛,该打妄想还打妄想,他没有把外在的佛号跟内心往生的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统一起来,所以他这个因果不同时。可能要很多劫后,他这念佛的功德才会出现。

菩萨不然。菩萨在修一个法时,同时就能成就他的善根。虽然他的果报受用在来生,但是以他善根的成就来看,他因果同时。就像莲花,花还没有谢,莲子就已经有了,甚至含苞待放时,就有莲子。一个菩萨在修布施时,已经成就布施的善根,他来生会继续布施下去;他在持戒时,就已经成就持戒的善根;他在念佛的当下就已经在加强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善根,往生的善根。这是因果同时的,不用等到临命终,他平常就已经在累积功德了。所以他在修善时,由于这种妙法的操作,因果同时显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

四十八大愿——(第43愿)闻名生处尊贵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

执持名号具足四缘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做更好的自己

一种花生于深山幽谷,其态,从容优雅,其味,芳香远播...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

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

1、瞋心能坏福德善根。 2、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 3、...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佛教词典】所知依

为阿赖耶识之异名。唯识宗以所立之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佛教词典】六现观因果分别

【六现观因果分别】 p0309 瑜伽七十一卷七页云:问:思...

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何谓佛教?何谓人生?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佛教与人...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

孝顺心,是学佛的第一步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你想一想,我们无始...

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说了算

第六意识就是说:当这个果报也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

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问: 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