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演觉法师  2016/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又是一年春好处,待到回望弱冠时。转眼间,我离毕业又近了一步。站在这临末的一刻,不禁想要回头看看,我又学到了些什么?有了什么改变?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自然是要说说我们这圈子里的一些事。这学期的佛学课有所不同,期间有不少居士来听课,先是两个,再逐步增加,到最后也有了八九个人了,风雨无阻,坚持来听课。作为佛教徒,看到这一幕,自然是很高兴的。有人说:信众能够信佛,是因为有所求。而一个人的虔诚度在于他对于所求之事的关切度。就好比一个人想要发财,越想发财,越会虔诚的拜佛。越怕死,越会虔诚的念佛一样。其实,这个道理是无可厚非的。佛陀的本意便是度众生,佛法的本义是示真理。度众生的前提是众生要有“信”,不仅要信佛,更要信自己,信自己能够成佛,能够得道。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困难,毫不退缩。佛度众生要显方便,就是应机施教,能够通过众生的根性,随顺众生教化他们。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凡夫就有凡夫的烦恼,就会有所求,有所好,有所恶。这是先前的业力和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这是五浊恶世的恶习,贪嗔痴慢疑。这些恶习一定都是坏的么?其实不然,说他们坏呢是因为这些恶习都是我们修行的障碍,轮回的根本。我们也致力于断除这些恶习。但是,我觉得这些恶习的好处也不可磨灭。

首先,我们都是因为这些恶习才会信奉佛教,信奉佛法的。正如先前所讲的,我们正是有所求才有所信。凡夫所求的大多逃不过财色名食,这正是我们的贪爱欲所致。佛教拜佛诵经可以减消罪障积福增德,也正是这样,这些人才会不断的拜佛诵经,希望能求得好的回报,而我们在拜佛诵经的同时已经在积累福德了。这样我们才能够有认识佛法的因缘,继而了解佛法,深入义理。到这时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本来了无一法,自性清净。自然就彻底放下断除贪执了。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些恶习,我们又如何能够走到学佛的道路上呢?

其次,成佛的道路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而这些恶习则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信心和毅力。凡夫在生死面前总是害怕的,而且还有六道轮回不休,再加上前世今生所造的恶还要受到地狱煎熬苦迫。纵使今时今日安稳一时,谁也不敢保证以后的事情。所以要摆脱这些痛苦与恐惧,最根本的方法便是脱三界成圣成佛了。一开始就是脱生死,因为这是最迫在眉睫的事,是今生今世都在经历的事情。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大是大非的人更容易体会到那种迫切和恐惧。经常听到说某人因为某种恶疾临死被救之后虔信佛教的。因为经历过死亡,更显得生的可贵。这种执念与恐惧支撑着他们追求生的渴望。而佛教里面的极乐净土,寿与佛同,更是人们的向往所指。所以在这种吸引力之下,人们更会去念佛,去修行。持之以恒,等到因缘成熟之际,便破而后立得成圣果。

转恶为善,如果将那些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使他们成为自己成功的助推器,待到成功之日,这些恶习已经被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了。就好比处在一所庞大的迷宫之中,你每日都在其中茫然而不自知,正是因为有追求自由的执着,你便会努力寻找出口,等你找到了自由之路,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执着的都是虚妄。在此,我希望能够将我以前的陋习在以后的道路上有所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还长,我会坚定的走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从佛法的角度看业力与命运

常有人问:佛教徒(或佛教)认不认为有命运的存在?答案是...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应病与药

人之病,有肉体之病,亦有心灵之病; 治病之药,有物...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住持三宝与理体三宝

住持三宝是基础,理体三宝是目标。 住持三宝: 这是外...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

让自己有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是中国人,为了面子才去读书上进;...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

【佛教词典】佛母曼荼罗

又作虚空眼曼荼罗、佛母别坛。密教中,虚空眼一般虽指...

【佛教词典】深智

(术语)深高之智慧也。法炬陀罗尼经二十曰:深智方便...

到紫云山访梦参老和尚

今年二月,无意间读到一则梦参老和尚到台湾弘法的消息...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

居士团体男女共住不合适

现有不少居士团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修行,以求依众靠...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

大如虚空,小如极微

细菌,看似一小簇,里面可能就有万千的细菌;蚂蚁,一...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一比多更好

有两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结伴到远地去经商,两人身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