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2017/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这四个因素:

(一)布施的东西,(二)布施的对象

(三)布施的心地,(四)布施的时间

《四十二章经》上说:“贫穷布施难。”贫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没有福报的人叫“贫”,没有智慧的人叫“穷”。没有福报就不能布施钱财,没有智慧就很难布施真:第二种解释是,没有财产的叫“贫”,没有衣服和饮食的叫“穷”。

因为贫穷的人没有东西可施舍,所以说他们很难得有布施的行为。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他们缺乏财物,而且又骨发布施的心,所以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事实上,人人都可以布施,连最穷的人也有布施的机会和能力。比方说,每餐吃饭时先拿三两粒布施小动物;或者请口渴的人喝一杯白开水,这些是一点都不要花本钱的。布施这一善行是人人都需要去做的。越贫穷的人越需要发心布施,会生生世世贫穷下去,很难有翻身和出人头地的机会。

贫穷的人能够布施是非常高尚而且十分难得的,因为他们布施时,心念的力特别强,印象也特别深刻,所以感应所得的福报也特别大。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一)贫穷可就卖的故事

《贤愚因缘经》上记载:从前在阿提国,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他家里住了一位年纪很大而且地位很卑婢。那奴婢长年累月衣服破破烂烂,饮食粗陋,不得温饱,而且还要时常挨鞭子的责打。

有一天,她拿着瓶子到河边去取水,想到伤心处,禁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佛的弟子迦旃延见了,把它卖掉呢?”那老婢回答说:“天下谁要买贫穷呀?” 迦旃延又说:“贫穷确实可以变卖。”

老婢问:“那么,贫穷确实可以变卖。”迦旃延说:“如果您想要把贫穷卖掉,应当相信我的话,先把瓶子洗干净,然后装一些清净的水来布施给过往的修道人。”老奴婢说:“这瓶子是我家主人的东西,即使盛水布施,那布施的功德还是主人的啊。”

迦旃延回答道:“瓶子虽然不是您的东西,但瓶子里头的水是您取来的,难道不是您的功德呢?”老婢听了迦旃延的话,心中的疑虑豁然开解。于是就立刻拿着瓶子去装水,以供养迦旃延。

迦旃延亲切地接受了她供养的水,并教她归依三宝,受持五戎,而且还教她念佛的方法。当天晚上,老奴婢死在主人的家里。第二天清晨,主人看到了这情景很生气,把老奴婢的尸体丢在森林里。老奴婢的神识(灵魂)投生忉利天宫以后,遥远看见自己过去的身体,于是和天上的眷属,散花在奴婢的尸体上。

(二)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办素斋来供养他。有一天,这位圣僧来到了大万村。村子里有位名叫遗生的穷人,他家实在很穷,住的房子只有四面墙壁,连遮雨的屋顶都毁损不堪。田遗生有四个女儿,每个女儿都穿得破破烂烂的,连身体也没有办法完全遮盖住,田遗的长女名字叫华严。她年纪已经二十岁了,看到村人都在设斋供养师父,内心感叹自己除了两尺粗布以外,没有任何财物可以布施种福。她对贫的体验特别深刻,而且也深深厌恶一贫如洗的恶运。正当她仰着头,面对着墙壁悲叹时,突然间发现梁木的队空隙里有一束稻草,于是,她把它拿下来,捡到了十粒黄粟,就把这十粒黄粟的硬壳去掉,想连那两尺粗布供养高僧。

可是她又想到自己没有较完整的衣服,不能白天出门,于是她只好利用夜晚匍匐行进而来到了普安大师住的寺院里,她把那粗布捆好,从远处投进僧房,并亲手把那十粒黄粟放在寺院的饭桶里。同时默默地祈祷和回向:”由于我前世吝啬和贪心,所以今生才受了这么穷苦的报应。现在我在佛像前面,诚恳地袁求十方圣贤能接受我的忏悔。我用这么粗贱的东西来供养众僧,希望我贫穷的业报会从此结束。愿明天寺里所煮的五石米饭会因有黄粟而变成淡黄色!”祈祷完毕以后,田华严就掩着眼泪回到家里。

第二天上午,寺院里所煮的米饭果然变成淡黄色。大家一打听,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就有许多好义的人用财物来救济田家,而田华严也就剃发出家学道了。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能尽心竭力布施,过去穷苦的业障和恶运哪有不会消灭的道理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要去破坏人家的名利,不要去算计人家的财产

我们讲到说,不要去坏人家的名利,为什么呀?熙熙攘攘...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

大寂法师:明白自己今世贫穷或富有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生在贫穷人家,有的人会生长在富贵人...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

凡是经过你的手的,都是你的福报

有次,师父叫我打印,师父看了A4打印纸,说,这个纸张...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

智慧与福报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

保持一颗「不动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毕业时,先主动地选择留校做学问。周...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

科学研究:善念能延长人的寿命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

【佛教词典】色相土

(界名)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也。...

【佛教词典】杜行顗

唐代译经居士。京兆人。仪凤年中(676~679)任朝散郎...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

华严的大悲心

我们这个发心的,学华严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没有利益众...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

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给自己留些余地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佛陀的姨母出家记

当佛陀回到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瞿昙弥(即佛陀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