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寂法师:明白自己今世贫穷或富有的原因

大寂法师  2011/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生在贫穷人家,有的人会生长在富贵人家?有的人虽然辛劳工作,却赚钱有限;有的人工作轻松,却进财不难?有的人……当然这其中是由很多因素所造成。但是前世有没有种植布施功德,却对今世的贫贱富贵有著直接的影响力。

佛在世时,曾经有一个叫做阿那邠邸的长者,就自己家庭贫穷的现况,请问佛说:‘佛!我虽然不像大富人家一般的富有,但是我仍知应当经常随力做布施功德,我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使我今世贫穷苦命。为什么我经常行布施,而我现在的饮食却仍然粗糙不堪,没有获得改善呢?’

佛回答长者说:‘你今生布施的功德,是积蓄来世的福德资粮,不是在今生就能看到成果。你必须明白,布施的福报,不是在于你用好的食物布施或者不好的食物布施,也不是在于你布施食物的多少,而是在于你布施时候的‘发心’。你应该经常检讨自己:在你布施时,是不是用不恭敬的心布施?是不是没有将布施的功德回向求福?如果当你布施时,是用不诚意、不恭敬、不发愿、不回向、没有信心的轻蔑态度行布施,来世虽然会有福报,但是福德薄少,有福却看似穷人;虽有仆从奴婢随身,但仆从、下人都对你有口无心,不忠于你。又由于自己勤俭成性,三餐饮食,却仍然像穷人一样的粗淡不良。一生只知道做金钱的奴隶,从来没有享福过……‘长者!你今生不如大富人家一般的富有,是前世少种布施因缘及布施时没有信愿心的布施行为所致。如果你今生布施时,仍然用轻率心、不敬心布施,来世纵然财富无量,但是易得易失,不能常有。从现在开始,你应当要用恭敬心、诚意心、欺善心来行布施,发愿求福,来世你的生活,一定会像大富人家一样的家财万贯,享用不尽……’(增一阿含经)

从佛开示长者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布施的广大福报,是建立在坚固的信愿心上,而不是在于布施财物的多寡!大家可记得佛在世时,贫穷老妇点灯供佛的故事?如果我们在布施时,能够像那位贫穷老妇一样的用一颗虔诚供佛求福的心来布施三宝,未来所得的福德果报,就能像那位老妇供佛的油灯一样,长明不灭,受用无穷!终能与不愿所说的菩萨因地的布施‘发心’相应。凡是欲在佛门中求福的善男信女,有没有留意到自己在布施时的发心是否有如上述所说的具备诚敬、欢喜的求福心呢?或者根本是停留在‘不净施’的阶段呢?

好人行善为何不见好报既然善有善报,为何有不少的好人,甚至努力行善的人,仍然遭遇挫折、灾难与病苦,坎坷度日,无可奈何?

基于因果通于三世的道理,我们应该了解:不管什么人,遭遇挫折、灾难与痛苦,当然是由于往世做了恶业,如今正在受报所致。这时他努力行善,以求旋转逆境改变命运,可能的结果有四种:

一、各种条件未能配合,以致善行不能转变业报。这是他当然必须继续接受应受的恶报,直到报尽为止。(或者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者到死为止才报尽,或者未来世仍然继续受报。)所谓各种条件未能配合是指:缺乏真诚发自内心的“慈悲心、宽容心、忏悔心、行善之心”以及不能力行十善或虽行而善行积累不够。

二、虽然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善行可以转变恶报,使它由长期变为较短期,但因往世所做恶业太重,应受的恶报期间很久,目前行善虽可得到福报,但仍嫌不足,福报与恶报力量悬殊,善不敌恶,转变了一部分业报后,仍有很多未能转变掉的恶报,必须继续接受,直到报完为止。(或需要几年、几十年后,或到死,或到未来世才能报完。)假如今生到死仍不能受报完毕,当然今生就永远难以脱离困境,只有期待来世了。

譬如得了癌症,本应受到剧烈痛苦折磨半年才死,并且耗尽钱财,连累子孙;行善的结果虽不能使他康复或减轻痛苦,但是却使他提早四个月就死亡,使他得以减免了最后四个月的剧烈痛苦,并且节省了大笔医药费。以上的情形,表面上看来行善似乎没有用,病人的癌症没有治好,还是死了,实际上行善的结果使他获得不小的好处,只因为因果律隐微难测的特性,使我们不能明白事实的真相罢了。

三、各种条件配合很好,行善的结果,已经使原本较重的恶报,转变为较轻的恶报;但因为表面上看来仍在受恶报的折磨,遂使人误以为行善没有功效。 譬如大肠癌开刀后复发,原来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而死;由于平日行善积德的缘故,使他的痛苦程度比类似的患者轻很多,表面上苦报并未免除,实际上是减轻了。癌症患者确实有籍由努力忏悔、念佛、行善而完全康复的例子,因此上面所做的比喻虽然只是假设用来说明,他当然也有可能存在。

四、各种条件配合很好,应受的恶报又不很重,或者即将受报完毕。行善的结果,到这一生某一时期,善行累积够多了,于是福报的机缘成熟。恶极结束,逆境转顺,疾病康复,雨过天晴,行善的功效。于焉大显,庆快生平。

五、此外有一种情形较为特殊,就是行善以及修行的好人,原本应于未来世承受重大的果报,会因他的努力行善修行,转变为较轻的苦报,而提早于现在受报。这种情形,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作好事没好报其实正好相反、因为行善修行使他获得大利益,使重报转变为轻报。只不过提早于现实受报而了债。

由上可见,努力行善而能于今生就得到明显效果的只有第四种情形。而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好人或努力行善的人,命运坎坷,无法改善,除了第五外都是属于前面三种情形。这就好比你的附近搬来一位新邻居,你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只见他很努力工作,收入也很可观,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及不正当的浪费,但是搬来这儿住了大半辈子,他们没有一点存钱,遇到急难还须向人伸手借贷,令人莫名其妙,但是当您获知他未搬来这儿以前,欠人一笔极大的债务,必须随赚随还,抵销欠债,不能稍有延误,这时谜底就揭开了。

如上面所说“行善、修行的好人,由于正在承受过去世作恶应受的恶报而病苦、受灾难,以致于看不到行善应有的善报,其实他们的苦难已因善行而减轻、减短,但是自己却不知道”的情形,今举二例为证:

例1、现果随录上记载:麻城有姓王的某人,吃素持斋,经过三年,某日身上一突然长了难治的恶疮,对于持斋起了退悔的心。他的朋友安慰他:“你是持斋的人,佛与天神必会保佑你。”王答说:“我已持斋三年,却得此恶报,持斋还有好处吗?”朋友说;“你既然认为所持的斋没有用,可否把它卖给我?”王某问他怎样卖法,朋友告诉他,每持斋一天一分钱计算,吃素三年共可卖银钱十两八钱。王某很高兴,立即写了收据拿了钱,把持斋吃素的功德卖给朋友,打算次日就要吃肉破戒。不料当晚梦到二个鬼来责骂他:“本来十个月前你就该死了,因为你持斋修行,所以能延命到现在。你即卖去持斋功德,算起来反而让你活过头了。”说罢立即要捉他走。姓王的哀求鬼卒暂且宽容,延缓一天,愿意将钱退还,恢复吃素持长斋。明日,找到他朋友,说明原委,想讨回卖斋的收据,朋友说昨天回家就在佛前用火焚化了。王后悔不已,当天果然死了。

王某人本来十个月前就应死亡,因持斋修善的功德,使死亡的重报,转变为较轻的、只生恶疮的苦报;却因他的卖斋立即死亡,而彰显了其中的因果转变情形,足以为本章所述因果原理作最好的印证。

例2、印光大师文钞全集引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师记录下来的事:唐朝时,西城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解脱时,忽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降临,指示他:“你在久远劫前,作过多次国王,做了许多迫害恼乱百姓的恶行,本应堕落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称为恶道),长久受大苦报,由于你弘扬佛法的缘故,得以免除将来的地狱大苦报,将它转变成目前的人间小病苦,你要忍受。再过三年,有位大唐国僧人名玄奘,会到此拜你为师,求受佛法。”戒贤法师于是强忍病苦,力行忏悔,经过很久,终于康复。过了三年,玄奘法师果然来拜师求法。戒贤法师叫弟子述说病苦的情形,徒弟边说边哭,可见病苦的惨状。若非菩萨指明往世因果,或许有人会说,如此大有修行的得道高僧,尚且得到这样的惨病,佛法有什么灵感和利益吗?其实这全是往世业因,以及转“后报重报”成为“现报轻报”的缘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

佛经中揭秘九种常见病的病因

中国人好吃,会吃,数千年来,也凝练了很多关于吃的智...

相貌丑陋庄严的前因后果

一个人长相很丑陋,来自于什么原因?来自于他瞋恨,有...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短命的原因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锵锵三人行之肉食还是素食

吃鱼比吃肉安全吗? 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广美,...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

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加分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便...

不随妄转,心常觉照,安住真如

修《楞严经》的人就是,我不随你阿赖耶识而转,我安住...

【佛教词典】等无间缘依

(术语)又名开导依。谓前念之心灭而为生起后念心心所...

【佛教词典】佛祖通载

(书名)具名佛祖历代通载。二十二卷(或作三十六卷)...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

平生无信愿者,临终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推荐】欲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较愚痴

作为一个菩萨,他不应该这样(贪欲),所以他要常念知...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其母省亲,生于路傍故。姿性鲁...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美国青年戴...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