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  2017/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这个前两天我给大家讲了,我们佛门弟子要想出苦得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出离这个生死的苦轮,就得断除我们的生死习气。不但不杀生,而且不贪食众生肉。因为众生肉都是从宰杀、流血牺牲来的,受极大苦,所以我们要以慈悲为体,不但不杀害众生,不吃众生肉,而且要救度众生,向它宣讲佛法,使它心开意解,解脱烦恼,出苦得乐,脱罪出苦;另外放生救济它,这是我们依教奉行,按照佛的教诫,发起我们正当的修行。

佛说"啖肉者多病",吃肉危害无穷,只能增益生死。立杆就有影,有因就有果,所以我们应当长斋素食,和三皈五戒法相应,如果我们受了三皈五戒,再贪吃众生肉就不行了。但是家里的因缘,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儿女等,因为你要吃素,他们不想吃,所以还得买,还得做,这都是生生世世结下的业缘。

因为一家亲属,都是过去世有好的、不好的因缘,互相酬还宿债,互相抵偿,所以今生结合在一起了;或者你欠他的,他欠你的,有的子女孝顺,就是父母过去有好因缘,今生来报答来了,因为这个结合在一起;有的子女不孝顺,恶打恶骂,就是因为过去父母欠他的债,所以今生来讨债。那么互相偿还宿债,偿还完了,无债可偿了,就各奔东西就散失了。

这都是生生世世的业缘,互相牵扯。不吃不行,不做不行,这都是业缘。但是不因为这个因缘,我们就没有罪过。立杆就有影。但是受报的时候,父母、兄弟、姊妹,虽然至亲,各不相代。比如说,我们给亲属做了肉,吃了酒,我们有罪业了,将来受苦报的时候,他并不来代替我们受报。

所以这个事情在于我们自己的正确认识。那么采取便,说清道理,能够尽量回避,要不将来这个罪业谁来承当呢?自做业还自受。佛这个因果律是不昧的,有因就有果,有业就得循业受报,自做业还自受。就是世间人说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谁造谁受。它是这样。不因为我们现实情况、现时因缘不允许,我们就去吃肉,就去杀生,就没有业,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要用佛法正念观察,采取方便,尽量能使自己循规蹈矩,纳入佛法的规范。如果我们受了三皈五戒,这方面还想修行,那方面还去吃肉,煎、炒、烹、炸,就像水桶似的,上面接水底下还漏,总也不能平复,最后还是一个空桶,那么不能得这一桶水的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问: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佛法说:「大...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放个几年不成问题,但是...

六欲天以男女的欲望来作指标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

【佛教词典】眠单

卧息时所敷之物。为佛制卧具之一。祖庭事苑卷八(卍续...

【佛教词典】德用

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婺州(浙江金华县)人,俗姓戴。...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

唐代高僧法照大师

今天给大家说一说,净土宗的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凡...

六款素食养生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渐增多,而...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一)临终关怀的实质 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证法师最后的遗言: 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妳要记...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