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分别心是道

一诚长老  2017/0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做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穿。”

很多人不理解,吃饭不当饭吃,穿衣不当衣穿,那应该把衣食当作什么?其实呢,对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我只是在提醒大家,对衣食住行,能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不要有太多分别心。

有些人吃饭,总讲究色香味俱全,穿衣也要求漂亮、名贵、时尚,彰显身份品位。若是吃不到好吃的食物,穿不了漂亮昂贵的衣服,就感到失落、伤心。把人生的价值放在这些事情上面,是本末颠倒。

无分别心是道。古德云: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穿着一根纱。

《心经》中也说:“无色声香味触法。”在佛看来,眼睛看见的物象,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四肢周身的感触,以及这几种感知在心中所产生的判断和分别——它们的本质皆是空。

简单地说,人之所以在感官上有不同的感受、判断,只是因为心在分别,所以同样的一种颜色、味道,在不同的人那里,会形成不同的体验、评价。

假如不去辨别好坏,不去判定高下,那么,所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存在就都是“无”,也就是说,只要不去分别,那么所有关于它们的判定就都是不存在的。

唐代的懒瓒禅师在诗中写:“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如果能够放下分别心,吃什么,穿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都能保持欢喜。对他来讲,睡在藤萝下,以石头为枕,可以过得无拘无束,很自在,这正是禅者无分别、无执著的生命境界。

当时,唐德宗闻得此诗,钦慕诗中流露出的洒脱之气,便派手下的臣子去迎请懒瓒禅师。

臣子在懒瓒禅师隐居的山洞前大喊:“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进去,见一个邋遢和尚正在烤地瓜。整个洞中烟雾弥漫,薰得老和尚鼻涕纵横,眼泪直流。

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然后他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连声赞“好吃,好吃”。

大臣们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懒瓒禅师吃的东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

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说:“请趁热吃吧!世事都是由心生的,所有东西都来源于知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做一样不就行了吗?”

懒瓒禅师眼中没有富贵贫贱,没有生熟软硬,万物在他心里都是一样的,他的心是真正清净的,是没有分别的。

诚如当初神秀作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尚有分别之心,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完全消泯了分别,达到了无物无我的境界。

分别什么呢,都一样。

你说这个菜好吃,他说那道菜更美味,说来说去,不过都是在讲述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就连同一个人吃同一样东西,今天说好吃,明天可能就嫌弃它的味道了,可见关于“味”的评价,根本就不可能有固定的标准。

有个居士曾跟和尚讲,她如今最怀念的,其实是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廉价小吃,当然,这种小吃现在吃起来,早已不复当年美味,可是她还是对当年吃它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记忆犹新。

人所有的感觉和体验皆是如此,它们受情感、记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太多,以至于无法确立一个评判的标准,所以,不如不去分别,吃穿住行,够用就好,不必放进太多悲喜,也不必给它们强加太多意义,一切只在乎自己的心是否欢喜、安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第六意识的病根

我们的心─了别外境主要是前六识,这当中前五识是明了...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水观」应该怎么修呢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赵州和尚的耳刮子

赵州禅师,与他的侍者文远对话: 师因与文远行次,乃...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阿弥陀佛佛号里包含了哪些信息

问: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

经常喝酒带来的危害

俗话说酒能乱性,酒后无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脑,让人...

怕浪费而吃掉荤菜,这样算犯戒么

问: 师父家人剩下的荤菜,怕浪费而吃掉,这样算犯戒...

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

【佛教词典】波楼那

(杂名)Vātyā,风名。译曰迅猛风。华严疏七十八曰:...

【佛教词典】道颜

(1094~1164)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号卍庵。潼川(四...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比如...

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呢

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

为何要学习印光法师文钞

一、是净土论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来我们一直在专学专修...

堪忍世界需放下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

普贤化美女 考验僧德行

昙翼法师是浙江余杭人,最初依庐山慧远出家,后往关中...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

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

净土法门是有相的,如何能契入中观呢

问: 请问净土法门执著有相,那怎样契入中观法门、缘起...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