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如瑞法师  2017/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人非圣贤,谁人无过呢?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那也就是说在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我们有身就有行为——行住坐卧,做事,这就难免做错事。严重的错事就是杀生、偷盗、邪淫,这是重的。那还有轻的,就不要说了。我们有嘴巴,除了吃饭,最多的就是用嘴巴来说话的。我们说的话,是不是都能够如法呢?这就不可能了,可以说。所以我们有嘴巴就难免打妄语呀、欺骗人呀,有时候是故意的,有时候是不故意的。

为什么妄语很容易打呢?在经典里也说,因为无始劫来,我们虚妄的种子很多。有时候想的我不故意来说,结果不知不觉就打了妄语了。所以这个业习呀,这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那骂人呢?你看人们现在这样骂人,那样骂人。严重的我们就说恶口,在经典里不让人们随便地诅咒,发那些恶愿,这些都是不可以的。

为什么?就说有一颗心,这颗心就是我们的思想,不断地会想。我们学了佛法以后就知道要想好的,要想善的。那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想的都是善法,慢慢就会导致语言、行为也在往善上面来做?语言也慢慢变得爱语,行为离开那些恶法……

所以这个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学了佛法不懂得来调整自己的思想,那也就是说,不懂得用佛法的智慧来克制自己的情绪,那你对自己一定是放任的:我想说我就说,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想做反正我就做,我也不考虑给别人带来的损害。

学佛法为什么先从戒开始呢?就是持戒,不打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也不说无意义的绮语;行为不做杀生、偷盗、邪淫的事。那我们想想,如果一个人能够远离这些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语言,那不说他是圣人,那你想想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那我们就知道了,要和谐社会、和睦我们的家庭,实际大家要能够恪守佛告诉我们的戒律。

在世间儒家也讲“仁义礼智信”这些,实际都是告诉我们在做人的时候,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仁慈之心,讲仁义道德等等。只不过是它没有揭示就像《三昧水忏》里面讲的“因缘果报”的道理。就说我为什么要做个好人,因为我不做好人,要干了坏事,说了坏话,就会根据我们所做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造业”,来受报的。

怎么样造的业呢?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有造善业,也有造恶业。“业”就是一个造作的意思,是你造作的,将来你都要付出代价,你要去受这个果报的。

所以我们现在觉得自己很好,那也是你过去生中修来的;如果你觉得我现在很糟糕,那也是你过去造作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因果就是如是的,你自己做的,你自己必须要承受。所以在忏本后边说了,想改变自己,那只有忏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万事皆有因

从前,徽州有个商人叫程伯鳞,他居住在扬州,非常信神...

【推荐】热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为何却痛失爱子

接到了你写给明道法师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纪才二...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

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问: 法师,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地藏十轮经》上说,世间一切令人感到舒适的用具、一...

【佛教词典】夕照寺

北平名刹。与拈花寺相近。乃北平东南城诸寺中之最整洁...

【佛教词典】解脱坚固

(术名)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第一。佛灭后第一五百年间...

堕过4次胎,该如何忏悔

问: 曾经堕过4次胎,听说很损福报,现在身体特别不好...

如果你是我(图)

株洲市石峰公园内的动物园,猕猴用力地咬着栅栏,双手...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

财富从付出中来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希望拥有更多,...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叫十奢王。国王的大...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这个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依着《占察忏法》...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

不要对佛的迷信

1、生活中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

【推荐】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

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

忘了这些,会使你年轻

一、忘掉年龄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何独摄念佛人

原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