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宏海法师  2020/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问:法师,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准。我们现在的水平,烦恼是烦恼,菩提也是烦恼。因为满眼都是是非分别,没到悟道的地步,以为是对,依然是错,必须老老实实地断烦恼,老老实实地息灭贪嗔痴。请师父开示,到底怎样才能转烦恼为菩提,是对境转心,从道上会,息灭贪嗔痴,还是根本做不到?

宏海法师答:实际上,这个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了。实际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搞定。你所有的这些问题,只要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以前有些老和尚讲开示,他的弟子有烦恼了来问,不管是在家弟子还是出家弟子,只要来问,他一律都说:念佛,再念,继续念!说你念佛没有感应吗,原因就是念得不够。这样的开示听起来好像没啥技术含量,实际上这是最根本法。你就只管念,执持名号。

说到怎样才能转烦恼为菩提?你提问里说的“对境转心、从道上会、息灭贪嗔痴”,或者说“还是根本做不到”,所有的这些当下正是烦恼。本来是菩提,就因为你所说的这些造作,所以就成了烦恼。怎么样叫转烦恼为菩提呢?怎么样转呢?就是明白地相信、知道,最后彻底心地上直接入到“烦恼就是菩提”的法上来,这样就转了。

连这个“转”字都是多的。因为转的时候,还有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你就直接戳,当下就是。为什么叫满目,为什么要叫称性呢?就是让你当下就认识到,原来我们以为的烦恼,所谓的无始以来,念念不断,所有这些烦恼一直就是菩提,从来没有这么一点点烦恼发生过,包括现在。这个就叫烦恼即菩提。

这个烦恼即菩提,你还在什么心和境上论吗?还有什么转还是不转吗?还有什么入不入道呢?即菩提了,还要断贪嗔痴吗?贪嗔痴一直就是菩提呀,你非要把它判成贪嗔痴,那就相对贪嗔痴又有了戒定慧了。所以你就一招搞定。这就叫烦恼转菩提。

问题是,我们有几个人敢承担呢?最简单的法,大家不敢承担。这就没有办法。因为你善取不了,又不能老实下来念佛。如果你真正的是上根性的,你会善取空性,入到烦恼即菩提这个法。

关于烦恼即菩提这个法,我自己有个方法,可以试一试。我们常说“大圆满觉”,什么叫大圆满觉?你试着去看,大圆满觉就是没有迷。有觉有迷就是烦恼。如果觉也是觉,迷也是觉,只有觉的时候,一直下去就会出现大圆满觉。就如同我一直醒着一样。你去感受这个“一直醒着的状态”,把它调制成这就是觉,一直觉的状态。

用觉去贯穿一切因缘一切心念,就像一直醒着的那种状态一样,有可能就会出成果。当然这个成果很难搞定,也很难坚持。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正中下怀,就会这样。你坚持不了、做不到,实际上也不是做不到,因为它一直就在,只是你信不到。信不到,它一直就端着给你看,但是你就一直不敢看,看不到,就这么个意思。那还不如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

认识缘起法而发起菩提心

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们如果通达了佛法,必定会发...

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诵经时如何随文入观

问: 法师,诵经的时候是随文入观,还是就一字一字地往...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佛教词典】欲取

贪欲的心取著五尘的境界,为四取之一。...

【佛教词典】浅腊

(术语)谓比丘之受戒年数不久者。比丘之年云腊,由受...

【推荐】清明节佛弟子应该怎么做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

心能做福,心能做恶,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是一...

如果偏执经文中一义而不能圆融,必将误人慧命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身体有病,就要医生给看。我们...

【推荐】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 我说:没有,...

正念应供

过去佛陀在婆罗园弘法时,一天,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