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吃素的三个理由

2017/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吃素的三个理由

作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救护生命的利他之心,大慈大悲之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之心。之所以要以这些心态来吃素,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三个理由:

第一,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

一切动物——牛、羊、猪、狗,乃至螃蟹、鱼虾等,无一不曾在过去世做过我们的父母,因此,杀害它们就等于杀害父母,吃它们的肉就等于吃父母的肉。《毗奈耶经》曾记载: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位父亲特别疼爱自己的儿子,为儿子造了很多业。临死时,由于心里放不下儿子,竟转生为自家的一头牛。没想到,后来儿子却把这头牛杀了,而且吃光了牛肉。牛死以后,由于业力的牵引,再次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又把它杀了。第三次,父亲仍然转生为自家的牛,当儿子又一次准备屠宰它时,舍利子尊者刚好路过,他透过神通,发现牛一直在自言自语:“我已经来两次了,都被你杀了。我最爱的儿子啊,你又要杀我,我好难受啊,又无法反抗……”尊者听到以后赶紧进去,把此话告诉了儿子,儿子大吃一惊,立刻停止了屠宰,后来把这头牛养护一生。

佛经里这样的实例很多,由此可以确信——我们所吃过的动物,都曾是自己过去生的父母。

第二,一切众生是我们现在的修行助缘。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从修行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没有众生,我们根本无法生起菩提心,更谈不上成佛了。如《华严经》所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众生对我们修行的恩德是不可思议的,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甚至还要吃众生的肉呢?这不是恩将仇报了吗?

第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都是未来的佛,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即现佛。

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说:所谓法性真如无有差别者,佛陀的真如和众生的真如没有贤劣、大小和高下的差别故,众生具有如来藏。

《大手印祈愿文》中说:众生自性即是佛,然而迷故漂轮回,于受无穷苦有情,愿生难忍大悲心。

巴珠仁波切也说:我们闻法众眷属也同样具有如来藏,已获得了珍宝人身,并遇到了善知识以方便教言摄受,所以是未来佛。

因此,伤害众生就等于伤害未来佛,吃众生的肉就等于吃未来佛的肉。

这三个理由是佛教特有的主张。佛陀具有遍知一切的智慧,能如实通达万法的真相,所以佛教徒不仅应该依此观点而吃素,更要尊重生命、救护众生。如果为了健康等原因不得不吃肉,也要加倍地为它们回向。

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佛教的这些道理,我们至少可以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去思维一下:不仅是我们自己,一切生命都有珍爱自我生命的本能,都不愿遭受痛苦,都在希求快乐。任何一个众生都想活下去,谁愿意被杀害呢?谁愿意自己的肉被别人吃呢?西藏伟大的智者根登群培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寻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奔波。

所以,我们怎能只顾自己,却轻视和伤害其他生命呢?如果我们过度贪婪,伤害无辜的生命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不仅违背了菩提心,还将承受非常悲惨的恶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吃素如何吃到皮肤年轻细滑且营养够

作者:善心莲花 我个人的经验:我吃素,不吃蛋,很少...

惟觉老和尚《吃素与学佛》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

五色养生素食

五色养生素食以低盐、低糖、低脂肪为准则,坚持新鲜入...

素食大潮奔涌不息

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

《美国人饮食指南》概要

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月31日联合发布新版《...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编者按: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

吃素的几种方式

根据个人的条件、学佛程度和决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小食物,大功效——素食的药用价值

糙米含有维生素B1和其它B族维生素,能治脚气病、减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参禅人,无长远心

参禅人,无长远心。这一句话,粗不尽会。细向自己胸中...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

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

○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

家庭也是道场

【提要】: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

【佛教词典】摄僧三小界量

亦名:三小界量、小界量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三种小...

【佛教词典】无著摄论

(书名)五摄论之一。无著所造之摄大乘论也,有三译,...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问: 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

温暖的拥抱比耳光更有力量

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个贫困的小镇里,父亲...

棋品与人品密不可分

唐朝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名叫吕元应。他酷爱下棋,养有...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星云大师《佛教的女性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将和往年一样,...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戴高帽子

人,大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赞美自己的好话更是百听不...

人生的短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