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2017/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谓“和而不同”也就是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人云亦云。“和”的观念,肯定多样性的统一,主张容纳不同的意见,于文化的发展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孟子提出“人和”,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文化的同化力的积极作用。

所谓“和”,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

和立身

与己和,心平气和

“与己和”就是自我内心世界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保持内心的秩序与平衡,也就是《中庸》说的“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与己和”需要回归内心生活,必须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心平气和。

“与己和”需要心态平和,遇事冷静。如果心态不平衡,对什么事都抱有成见,凡事抱怨,遇事就失了分寸,怎么谈得上内心秩序?

与人和,和而不同

《周易》:“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意思是和气能带来吉祥,乖张会导致祸殃。

对人和颜悦色,一团和气,自然人人乐于亲近;若是对人一脸严霜,横眉冷对,甚至一言不合就拔拳相殴,则人人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

“与人和”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别人,而是在与人和睦相处的同时,还要保持自我人格的独立,所谓“和而不同”。

和兴家

夫妻和,其利断金

《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家是需要支撑的,而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感动!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一家和,黄土成金

古人经常说“家国天下”,认为“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家人齐心,相互爱护,关心支持,不拘小节,有事共担当共商量,啥事都不是问题。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一家和,黄土成金,家和才能万事兴!

和为贵

天人和,全神贵真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天人和谐,庄子认为要达到“天人和”的状态,就需要“养神”,乃至“全神”。

精神状态能影响甚至决定形体的健康状况,精神修养到一定程度,达到“全神”还能使形体保持稳定性而趋于长生。

庄子还认为“真”是比“神”更内在于人的东西,只有守护住这一人的本质,人才成其为人,“贵真”就是珍重人与生俱来、自然天成的真性情。

阴阳和,全身贵生

老子说:“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

在老子看来,身体生命的价值是远远大于名誉和物质财富的,耗用生命去追逐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的,所以他主张“全身贵生”。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

人体阴阳不和就会生病,只有阴阳调和,才能身体健康,精神振奋,才能“全身贵生“。

和生财

义利和,和气生财

古人云:“财乃养命之源。”又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义、利和”就是在利益与道义之间有一个平衡,追求物质财富是人的自然需求,符合道义,不是坏的,并且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反而有助于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气就是财气,和气生财,会做人才能聚财。

清末著名商人胡雪岩有“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就是坚持“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伤和气,十分注意维护别人的面子,因为他深知一个人的信誉被损坏,对大家都不利,“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学佛,一定要学得心在宁静中。能够如此,则普天之下的...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做更好的自己

一种花生于深山幽谷,其态,从容优雅,其味,芳香远播...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

【或问终身。菩萨曰:汝问终身耶?我这里没有断终身的...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

问: 请示法师,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为何? 净界法师答...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佛教词典】毗阇那

(杂语)Vijāna,又云毗若南。译曰识。了别之义也。毗...

【佛教词典】受出离

【受出离】 p0727   显扬五卷九页云:出离建立者:谓...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圣严法师《如何去烦恼,得心安》

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代人长,一天走的路,看的书、写的文...

懂了这一点,便不会去害人

种子是【能生(因)】,现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现...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

证严法师: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爱

父母为孩子操心、担忧的情形,时有所闻!其实,父母给...

人身难得,存在着尊贵与痛苦

在我们这个肉体,现在当前的肉体是随缘的,大家知道它...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

佛教是否应该与时俱进,摒弃一些非科学的成分

问: 请你谈一下,在当代自然科学极大发展,人类理性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