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智敏法师  2017/08/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会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快乐了,这个是没有的。

世间上眼光短浅,喜欢冒险,看见有人做了好事却受苦,做了坏事却发了大财嘛,他搞错了,以为业果是没有的。你看,他做了坏事还不是发财了,这个发财是他过去的业果,过去他是布施供养,所以他现在发财了,但是今生所造的业,将来是要受的。

所以说,我们第一个要认识因果是不虚的。造了善业感到乐果,我们不能说造了善业感了善果,这是不行的,果是无记的,不分善恶,只能说是苦乐。所以,善有善报这个话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佛教的原则的。只能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造了善业决定是得乐报,造了恶业决定是得苦报,这是决定的,这是第一个,业果是决定的。

第二个,业果是增长的。虽然你造的业很小,将来的果也不会受很大的果吧?小时候做点小偷小摸的,不会受大苦的,这个错了。业虽然很小,但是感的果报可以很大。就像我们世间上来说,种树的时候,树的种子很小,将来发了芽,长了枝,成了很大的树,就会结很多的果子,这就是说,因虽然很小,将来发展会无限地扩大的。所以说,不要以为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了,也不要说小的善事没有什么大果就不干了。小的善事好好做的话,也会得大果,所以说,业果是会增长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没有造的业是不会受果的。有的人碰到地震了,那些有共业的都死掉了,假使他没有共业的话,他就不死的,这个过去海公上师给我们讲的公案。

好象是说,过去四川哪里(过去哪一年我记不清了),他说有一个人,他有一天晚上睡觉,觉也睡不着,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就干脆出门散步去了,他散步散步就往城外走了,走出城门的时候,就听到叹个声音,人看不到,“哦,对了,出去了。”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就往城外郊区散步去了。结果没有走了多远,整个城“轰”的一下,全部蹋下去,很多人就地震全埋了,而他就没有这个业报,他就跑了,就免掉了。他没有这个业,这个业来了,他自然而然会跑掉了。所以说,没有造的业是不会受报的,这是恶报了。好报也是一样的。赌博、投机啊,你没有造善业,你再怎么赌博、再怎么投机取巧骗人,你也不会发财的。所以说,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

第四个,已经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如果没有受到真实破坏,它是永远不会失坏。什么叫真实破坏呢?假使善业,如果你起瞋恨心,那就是焚烧功德林,烧完了,好容易造了很多功德的树林,你只要一念瞋恨心起来,就破坏了,那就没有了。那么恶业呢,你要修忏悔法,也可以消除。

所以说我们有的人担心造了罪怎么办?干脆不要管它算了,这个错了,造了罪就忏悔嘛。不忏悔的话,这个罪都是要受的。假使你忏悔之后,最起码可以把这个罪减轻,也可能全部消除。造善业也一样的,你如果造了善业,做了很多的功德事情,但是你一旦起了很大的瞋恨心或者做了很大的坏事,这个功德也就报销了,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业报的道理,这个道理知道之后,我们可以善巧地利用业报的规律来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是说,业报里边,最根本的有这四个条件:一个业是决定的,造善业决定得乐报,造恶业决定得苦报,这是不会错的。

所以说,我们做事情要尽量做好事,不要投机取巧,做坏事不会得好报的。第二个,不要以为造的业小,就不在乎,虽然种子是很小,但是果可能会很大,是会发展的。第三个,你没有造的因,没有造的业,这个果绝对是不会产生的。就是说,你不没有造恶业的话,你不会受苦报的,你没有造善业的话,好报也不会到来的。第四个,业没有破坏的话,没有忏悔的话,是永远存在的,一定是要受报的。但是就是说你中间忏悔的时候,恶业可以消除,可以减轻。善业,假使你破坏了,起瞋恨心,做极大的坏事,破坏三宝的事做了,也会把功德林烧掉的。所以业报有这四个根本的原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一、孙泰 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少年时代从师皇甫颖,操...

梦参老和尚: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

身体多病的十个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吃肉杀生因果不虚

色身无常 世上没人愿意生病,人人都怕病,上至帝王,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推荐】为何不能低下心来向别人学习呢

人首先要能够谦卑自己。众生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恼呢?...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

改变命运的入手处

我们改造命运必须在修福修德入手,更切要修念佛法门。...

【佛教词典】光靴

(杂语)谓参禅清苦,道业修治完美也。传灯录十一,径...

【佛教词典】能生支

(术语)谓十二支中爱、取、有之三支。是以此三支为生...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

中国僧服知多少

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侣最显著的标志 剃除须发...

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一、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按照经典的记载,怀孕期间适...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随缘」与「攀缘」本质上的不同

问: 随缘与攀缘如何解释? 大安法师答: 这两个概念有...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

妄念不生,自然健康长寿

离欲上人 古来,我佛度人,无非就是断除妄念。自我披剃...

喝药酒和鸡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问: 居士修行如果有时一身痛,吃一点药酒是不是破戒?...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