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妄念不生,自然健康长寿

离欲上人  2013/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妄念不生,自然健康长寿
离欲上人

古来,我佛度人,无非就是断除妄念。自我披剃出家为僧以来,时时都是坚决根除妄念,发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在一切时中,不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念不生,自然疾病减少,并能健康长寿。

妄念一断,即能明心见性,岂但健康长寿。古德说:“若能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全部佛法,归结到一点,即是断除妄念。妄念,又称为“妄想”。例如,我们早晨睁眼,脑筋里不断想事情,种种念头,种种幻想,公事私事,人我是非,八百年的往事,都像电影一幕一幕地过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这个常常想事的心,就是“妄心”。

断妄心,实在不容易。古人说:“断妄念如断四十里流”。谈何容易。  我们每天从早晨到晚上,一切动作与思维,都离不开妄念,妄念是分别心,第六识。如眼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香,舌之于味,身之于触,意之于想,皆是识的作用。内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根与六尘一接触,就产生六识。

此六识因为受了第七末那识“执我”之影响,一切言语行为,莫不为自己打算,以我为本位。因而发生人我是非,种种烦恼。此“执我”之一念,即是根本无明。由此无明便造种种业,受种种报,以致流转生死,永无止息,我们想拨除生死之本,对于永无体歇的六识心浪,必须予以停止,相续不断的意识便不起作用。

此时的心理状态是动静如如,湛寂常照,灵明不昧,不思维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物,故称之为“无念”。如能永远维持此心之寂静,那么,健康长寿,永葆青春,不过是随之而来的副产物而已。 此种无念真心,是绝诸相待,没有大小、方圆、长短、善恶、是非、垢净、增减、生灭、断常、来去等相;一尘不染,空空洞洞,什么都加不上。这是禅宗所求的终极目标---明心见性,也就是祖师的指标,在二六时中,不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念不生,何患长寿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在修持上固然是劳而无功,在身心上也永远不得安定。这样和健康长寿也是背道而驰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里

进入农历五月,大家吃饭是不是没有胃口?是不是觉得四...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推荐】吃得不得法,素食不一定能带来好处

素食并不必然成为健康饮食。吃素同样有营养平衡问题,...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影响健康的四种根本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物质的原因 现在我们的社会污染太大,我们...

佛法的57条正见

1.正见宝镜照妖邪,魔鬼不敢现影踪,狂慧虽有强词辩,...

【佛教词典】婆罗门教

(术语)古昔婆罗门种专奉之教法也。中有种种别派,而...

【佛教词典】四种多所作法

【四种多所作法】 p0452 瑜伽八十八卷三页云:又依三法...

无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问: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大安法师答: 本人鼓励受...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

病痛是否都是冤家债主所致

问: 是否身体上任何不适宜、病痛,如感冒、着凉等一...

慧律法师《安住心性》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像经典所讲的煮沙成饭,那么...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