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2017/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绝望,阻碍人生的修行。如果能够将包袱抛弃,你就能够过得更好,生活之路会越走越宽。

1、抛弃抱怨的包袱

人生起起落落,风风雨雨,谁都避免不了。抱怨的越多,内心的痛苦越多,抱怨的越少,乐观就会越多,当把抱怨当成一种习惯了,那也就是丢失了整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越无能的人越抱怨,越抱怨的人越穷,越穷的人越是发牢骚,越发牢骚越喜欢找借口,借口越多越推卸责任,越推卸责任越无能。

抱怨是可怕的负能量,让人失去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作家三毛说,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间要去看星,是没有时间哭的。再说,我还要去采果子呢。

人生与其抱怨什么,不如完善自我,抛弃抱怨的包袱,你才会发现生活的乐趣,扩展生命的深度。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2、抛弃别人眼光的包袱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活着给别人看;一种人是给自己看。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言论,在意世俗的眼光,不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害怕淹没在飞短流长之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你要稳稳地坐在司机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时要启动、要倒车、要转弯、要加速、要倒车……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你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虽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过于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过于在乎别人的评判,你会失去自我,为自己设置别人赞同的框框架架,将自己圈死在牢笼里。而为了世俗的眼光而选择妥协委屈自己,放弃底线和原则,你必将失去自己一直珍视的东西。

丢掉别人的眼光、丢掉别人的评价,冲破世俗的条条框框,让我们遵从内心,向庄子那样,做一个真我。

3、抛弃犹豫和拖延的包袱

拖延常常是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御,常常让我们在不知觉中错失机会。

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4、抛弃自以为是的包袱

《荀子》中有一句话是“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意思是:凡是同别人争斗的人,一定是认为自己有理,而别人是无理的。

我们常犯固执己见的毛病,有时候是认为自己对,有时候是面子问题。自以为是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久而久之,傲慢、狂妄种种毛病必然随之而来。

心理学上认为,自以为是,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中,只是强弱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人随时随地都能表现出这种特性,而有些人则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还有的人基本上表现不出这种特质,只在无意或潜意识当中存在着罢了。

自以为是的人,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总以为自己是最能的最正确的,往往把自己看成天才,把别人都看得迂腐蠢笨,喜欢居高临下地看待别人。这种人的下场往往很凄惨,最终的结果总是和他们的愿望初衷相违背。

从另一个角度说,傻子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傻子,否则他就不会继续傻下去;幼稚的人不知道自己幼稚,否则他就不要再幼稚;要面子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要面子,否则早该收敛一下那点可怜的自以为是了。可见自以为是的人是多么危险,而又难以被察觉。

抛弃自以为是的包袱吧,做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忠恕之道”,懂得换位思考,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别人、理解别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明朝奇书《菜根谭》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此书将儒家的...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智者大师把第六意识分成四种情况

第六意识它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内外的问题。我们谈谈它...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八个人生经典问题解析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因为不甘而哭泣。一个哲学家...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临终的两种正念

临终的正念它是有两种正念: 第一个是圣人的正念、祖师...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

虚云老和尚回忆印光大师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佛教词典】旨归

(术语)教意所趣谓之旨归。法华玄义八上曰:体者一部...

【佛教词典】莫诃僧祇尼迦耶

(流派)Mahāsa?ghika-nikāya,译曰大众部。寄归传一...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

对于学佛的青年,怎样突破父母辈的阻碍

问: 到极乐世界后,在六道所造的恶因还会继续受果报吗...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今天是母亲节,是儿女孝敬母亲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要福慧双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富商的快乐秘方

功利思想弥漫的社会,一切都在向钱看。人们往往以收入...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有位老者皈依后一直睡不着是怎么回事

问: 请问法师今天我遇到一位老者,他说:今年4月份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