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净界法师  2017/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

一、因在汉地文化中,儒、释、道的教法在世俗中广为流传,末学相信儒学的教理、道学的清净无为教法都可以教化世人向善,但唯以佛法最为博大精深、广为教化。我等佛弟子皈依三宝时,言尽形寿皈依三宝。但不知对外教经典作何观?外教圣者作何观?

二、末学知《普贤行愿品》中,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即现何身为其说法。若居士于梦中,所见之人为布衣、为天人、为道…,其言说可信否?还望师父慈悲指正!

三、请问师父对年经的优婆塞,未成家、未了世间父母恩,如此尚未脱离世俗因缘之修行人有何开示?

净界法师答:蕅益大师云:“世出世固不可判作两橛。亦不可混作一事。盖儒佛下手同要归异。虽从真儒下手处下手。学道有基。不向真佛要归处要归。真性不显。”

儒家及道家思想,皆为使人去恶行善、趋吉避凶。行善虽是修道的基础,但要了生脱死唯有佛法。

若已坚定对三宝之皈依,便可站在真实门而谈方便门。

生死无常,对佛弟子而言,应先于“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通达无碍,方可涉猎方便门,切勿本末倒置。

凡听闻他人述说梦境,皆勿过于当真,应如理思惟,依经教作判断。

因梦境属于“分别变”  多半是妄想变现而来,或是鬼神之干扰,因此梦境并不宜谈论。

若自己于梦中见光、见花、梦见佛菩萨等等灭罪之相,可作为修行之检视,但勿陷入执着,亦可加以学习《楞严经》中“五阴魔境”之章节。

《观经》中“净业三福”提及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父母为众生的福田,故世善为修道的基础。

学佛首重,听经闻法,建立正见,加上行门定课,解行并重,进一步,则应忆念真如,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历境练心,法法消归自性,无论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皆与道不相妨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让心养成专注的习惯

问: 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用情执的心攀缘阿弥陀佛对吗

问: 顶礼法师!轮回中的众生,都有一颗多情的心。我们...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十条人生铁律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

【佛教词典】种种界智力

(术语)十力之一。悉知种种不同之佛智力。...

【佛教词典】五五百年

谓佛灭后之五个五百年,在每一个五百年中,各有一个坚...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二十四种入魔之因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脾胃虚应多吃9种食物

有脾胃虚弱一定要注意调养,调养好了身体才好。一般脾...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这桩事情就用了两个比...

大安法师:散乱心念佛能往生吗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

在业障重的时候,应先读诵大乘经典

用我们的心修行,一心。我们无论念哪部经,都告诉你一...

坦荡面对挫折,从容迎接失败

从记事开始。我们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 求学时,...

「空」的含义

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义,如...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