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本源法师  2018/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将何法以破之?”独不思白者是纸,黑者是墨,何者是谤?况一字一字,皆从篇韵①凑合而成,然则置一部篇韵在案,是百千万亿谤书,无时不现前也。何惑之甚也!虽然,此犹是对治法门。若知我空,谁受谤者?

【注释】

① 韵:古代检字的工具书。如现在的字典、辞典之类。

【译文】

《优婆塞戒经》上说:“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意思是谤骂之声直如风、气在鼓动,全无真实。如果因此而发怒,就连听到鹊噪鸦鸣,都应该发怒了。这话说得真妙。但有人问:“假设他写成一部毁谤的书,则一看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该用什么方法来消除自己的愤怒呢?”我告诉他:你何不试着这样想,那白的是纸,黑的是墨,哪还有什么谤呢?况且千字万字,都是从篇韵中凑合而成。如果认为这些白纸黑字是谤,那么置一部篇韵的书在桌案上,那岂不等于是百千万亿的谤书无时不现眼前了。难道你会这么笨吗?即使如此,这还只是用于对治的法门。若能了知我空的道理,谁是受谤的人呢?

【学文解读】

莲池大师用了《优婆塞戒经》里面的一句话,作为人们听到了毁谤——别人啊对你毁骂、辱骂、诽谤,这时候怎么对治。那么诽谤的文字也好,语言也好,其实这些声音、文字都没有实相,关键看我们自己怎么对待。过去六祖遇到两位僧人去辩论,到底是 “风吹动了幡”还是“幡自己动”,六祖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人的“心”动。

同样是这样,我们听别人骂,如果你不把它看作是毁骂,那么呢它就不是毁骂,关键是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对待的问题。人家骂出声来,无非把这些文字在他的嘴里边说出来了,说出这些声音实际和风声、水声、其它的声音都是一样的。看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对待而已,你不把它理解为辱骂,它就不是辱骂,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怎么理解。同样毁谤的书也是,只不过是把那些文字凑在一起了。我们理解它是毁谤我们,我们就会生气,那么它这个毁谤就变成毁谤了;如果你把这些文字理解为是文字,你不认为它是毁谤,它就不是毁谤,是这样的。

同样莲池大师举个例子:就像找一本字典放在桌前,我们一般人都不认为这本字典是一本辱骂我们的书。因为字典什么字都有,骂人的话也在,骂人的字也有,但是不会认为这个字典它是辱骂人的话、辱骂人的文章,是这样的。

所以要明白“诸相皆空”的道理。一切都是空幻的,既没有“谤者”,也没有“谤文”,也没有“被谤者”,一切都是空幻。所以我们自己明白这个根本的道理,对于辱骂呢,不理会了,对一切呢都不理会了,无非都是因缘和合。各种文字、各种物质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现象而已,有聚必有散,没有永恒的东西,都是虚假的。这样理解呢,我们就知道万事万物都不必执着,不必太在意,随缘就好,自自然然啊过去了就好了。最关键在于我们的心不要动,心要安宁,不因外界的各种因素动荡而产生动荡,那么我们的心就不会随着外缘而跑动,不会产生出后果,慢慢这样地保持下去,我们身心就安宁了,慢慢就走回本源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恶口的人骂的是自己

佛陀的大弟子中,有一个驼骠比丘,是一位已经证得圣果...

梦参老和尚《我在哪里》

朱建民校长致辞: 老和尚、仁隐董事长、修慈董事长、...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

大安法师:破除对身体的执着

这个身体的这种污秽、不净。我们每天都跟四条毒蛇相处...

怎样解决家庭感情的痛苦

问: 请问师父,家庭、感情方面的痛苦怎么解决? 仁炟...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真正会用钱也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

【佛教词典】血海

(譬喻)譬地狱等之恶趣也。毗奈耶杂事三十七曰:令我...

【佛教词典】无尽行

【无尽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四位。此位菩...

内心安详即大富之业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问: 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

给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佛学漫画】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号,我来守护你的菩提心...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

皈依是什么意义

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