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  2018/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事时,你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有什么价值呢?你诅咒人家并不能使他人倒霉。即便是你的诅咒灵验而使仇人受苦的话也有何值得高兴呢?如果因仇人受苦而使你感到解恨舒心的话,那么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害于今生和来世的意念。怀着贪欲、瞋恚和痴心所发的愿不仅不能使你受益,反而适得其反,这种烦恼之心如同鱼钩把你钓来投入地狱的滚沸的水中,让地狱的鬼卒长时间地煮你。

名誉和赞扬声不会成为来世的福运,也不会给你的此生还来长寿,不会使你的能力增强,也不会使你不得疾病,甚至不能使你身体舒服。因此,只要你明白什么东西对于你最有价值,那么名誉等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只图心情愉快的话,连赌场、饮酒等都得为之,而这些是比丘僧所不能为之的。为了名声而花费钱财,为了获得英雄好汉的美名而上战场送命,从而得到几个空洞的赞扬声有什么价值呢?一旦闭了眼时,这名声对于身心有何价值?孩童们当看到自己在海滩上堆起来的沙屋坍塌时便伤心地晕了过去。这是毫无价值的。

那些追逐名声的人正是像这些无知的小孩一样被名誉这个幻觉所迷住了,因此,当他们名声受到损害时就伤心难过起来。那赞扬你的声音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声音本身是不可能有夸赞你的意图,所以听到赞扬声就不值得高兴。不论被赞扬的是他人还是你自己,这些赞扬声对谁都没有价值。赞扬者的快乐是他本人才能体验。而我却丝毫也不能体验之。如果说因赞扬者高兴而你也应该随之高兴的话,那么这是符合菩提心的,这就要求对于众生高兴的事你都应该同喜,同高兴,而不应该当仇人受到赞扬时不愉快起来。

由此可见,听到他人的称赞而沾沾自喜时,其实你是因他人的声音而高兴呢,还是冲着人家的心理高兴呢?这二者都如同无知的小孩依恋沙子堆起来的小房子一样毫无价值。赞扬之声会使你迷恋世俗的名利,从而影响你专心学佛;会使你得意扬扬,忘记轮回是苦难的深渊,失去厌离之心;会使你忌妒有德性之人,从而葬送你的此生和来世之福运。

既然赞扬之声,也就是荣誉,有如此之多的害处,那么我应该根除赞美之词即荣誉,而应该亲近仇人等,视他们为把你从堕入恶趣深渊的险境中拯救出来的恩人一样。既然你所追求的是从轮回的牢笼中解脱出来,那么,这名利则恰恰是致你于恶趣的因素,是要不得的。与这相反,正是仇人是帮助你从轮回和恶趣中解脱出来的因素,你怎能生仇人的气呢?当我追逐名利从而走向苦难的深渊时,幸亏佛陀加恩,给追逐名利设置障碍,把进入苦难的大门关上,从而不让我进入苦难的深渊,我怎么能对这个障碍生气呢?即令有人给你积德行善设置障碍也不应该生他的气。正如前述没有什么比忍受更艰难的事,因而也没有什么比忍更大的功德。如此大的功德,我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我由于受瞋恚等驱使而不能忍受上述这些设置障碍的行为的话,那么实际上你自己把到手的福运扔掉了。既然,如果没有仇人等给你使坏,那么忍让就没有必要存在。正是由于有了仇人等给你使坏,才有了忍。由此可见,仇人的使坏就是实践忍的前提。因此,怎么给把仇人使坏看成是积德的障碍呢?当你施舍时恰恰来了乞讨者,这个乞讨者不仅不是施舍的阻力,恰恰是积德的条件。同样,当你想出家为僧时,师父等剃度者不仅不是出家的障碍,相反是出家的条件。时值浊世,施舍的对象乞讨者很多。然而作为忍的条件加害你的人则很少。

只要你以菩提心不伤害他人,那么任何众生都不会伤害你。由于实践忍的条件是如此之少,所以对于送上眼前的实践菩提心条件的忍之对象——仇人的加害,应该像获得天赐财宝一样地喜出望外,而不应该憎恨仇人。仇人和我一道实现或促成了忍。因此,是否真的做到了能忍要用仇人来检验。为什么呢?因为仇人的伤害是忍的前提。假如你不承认仇人促成了你实践忍,因而也就不认为仇人是供奉对象的话,那么成为你广泛积德因素的佛法也不应该去供奉。如果你认为仇人是有意识地加害了你而不应该供奉的话,那么,假如仇人也像医生一样怀着善意来给你治病的话,这忍让是无用处的。也就是说,忍是无法实现的。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他人对你的伤害、迁怒才使你磨炼出能忍,他人的伤害就是实践忍的前提,因此就得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正是由于这一点,释迦佛祖把众生和佛视为两个最好的福田。以慈悲之心使众生满意,通过从佛来使众佛满意,从而使许多人成佛。因此,在从佛成佛方面众生和众佛起着同等的作用,所以为什么不应该像敬佛一样地敬重众生呢?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指佛和众生在内心上是一样的,而是指在成佛的功能方面二者相同,因而二者是一样的。

供奉具有菩提心的人就能在此生获得好报,这是众生的可贵之处;而信仰佛陀能使你获得无穷的福运功德,这正是佛的可贵之处。每个众生多少具有佛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和众生是一样的。然而,佛毕竟具有如海的功德,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和众生又不是一样的。如果哪一个众生哪怕只具有佛陀无限功德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么用三界的财宝来供奉这个众生以报答他的恩德也嫌太少。既然每个众生都具有一定的佛性,因此,应该像供奉佛一样地供奉众生。

另外,佛和菩萨总是以真诚无邪地、亲人般地为众生谋取无限的利益。对于佛和菩萨只能用善待众生来报答他们的恩情。那佛陀当初为了众生的利益毫无吝啬地将通过许多转世积德得来的身体都能舍弃,并毫无犹豫地去承受地狱之苦。对此,只要我们虔诚地信奉佛陀就能报答佛的这一恩德。由此可见,即令是众生此生伤害我、给我作梗等等,我都应该统统视作是为我好,看作是帮助我,从而愉快地加以接受。我们众生的尊王佛和菩萨们,他们能够为了任何一个众生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因此,我们这些无知的人不应该傲慢,而应以奴仆的姿态来对待众生。当众生获得安乐时佛陀们高兴,当众生受到伤害时佛陀们就难过。因此,使众生快乐的行为就是使佛满意的行为,而使众生受伤害的举动就是伤害佛陀。

当一个人处在烈火之中时,就算用一切美好的东西去满足他也不可能使他高兴起来。同样的道理,你一方面不停地伤害众生,另一方面又去供奉佛陀,这决不可能使佛和菩萨高兴起来。因此,我决心悔过一切伤害众生、令佛和菩萨难过的罪行,并祈求佛和菩萨原谅我所做的一切使佛和菩萨不快的事情。为了使佛和佛子菩萨们高兴,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克服伤害众生、蔑视众生的行为,心甘情愿地做所有众生的奴仆;就算是众生用脚踩我的头,甚至杀害我,我也决不报复,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这一切,以此来使怙主佛和菩萨高兴。

毋庸置疑,所有的众生无一例外地受到佛的厚爱,也就是说,佛和众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们所看到的所有众生实际上都是佛的幻化,因此,应该对所有众生顶礼相敬。让众生愉快就是使佛愉快的最好办法,为众生服务就是实现你今生和来世利益的最好途径,让众生高兴就是消除世间众生一切苦难的最佳手段。因此,我应该时刻努力使众生高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感恩,何必只限于节日

11月24日,是美国的感恩节。在所有的西方节日中,我最...

有对错的概念,你就很难调伏妄想

这个人天乘,你可能要经过三年五年的时间,必须要扫除...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为何吃亏反而是福呢

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

【佛教词典】八弃

谓比丘尼之八波罗夷罪。又作尼八弃戒、八弃戒。即:非...

【佛教词典】出世果

(术语)涅槃也。金刚三昧经一曰:令彼众生获得出世果...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提起佛号,把瞋恨心降伏下来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

诸根寂静的难陀

难陀尊者在舍卫城象华园中,静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

证严法师:疑不生信,难成大事

人生最可怜、最苦恼的,莫过于疑心病重的人。所谓「疑...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