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憨山大师  2018/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难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别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体,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别寻枝叶。

佛祖教人,只是返求自心,故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以我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来无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来常住法身。

即今要悟本来法身,即就日用现前,六根门头起心动念执着我处,当下照破。本来无我,无我则无人,无人则了无众生。众生既空,则生死根绝。生死既脱,则无寿命。是则四相既除,一心无寄,岂非无住之妙行乎?

若不能当下了悟,只将六祖“本来无物”一语,置在目前。但见一切境缘,对待生心之时,便是我执。就此执处一照,照破,则当下情忘。对待心绝,即是无我,无我则无人。人我既空,则日用身心,了无罣碍。

以日用逆顺境界,皆是生死路径。若境界看破,了无罣碍,则生死根株,亦从此倒断矣。如是,岂非善修般若无住之妙行乎?

禅人有志,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此外别求,即落外道邪径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为何很少有人梦见前生事

夜梦中多现生事,罕梦前生,何也?盖梦以想成,想多现...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

无目之人

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却是涵盖一切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对弟子们说:我现...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一、绪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

好色纵欲就是自杀,不但害己也害人

影响人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刀枪水火,天灾人祸,这些...

不要留你的恶业过夜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女士家里做客,那位女士买的房子位...

临终的两种正念

临终的正念它是有两种正念: 第一个是圣人的正念、祖师...

【佛教词典】自内发起现观谛行

【自内发起现观谛行】 p0603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二页...

【佛教词典】五色光

(杂名)观无量寿经曰:尔时世尊即微笑,有五色光从佛...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

为道当行坦途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

辞旧迎新,年年岁岁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内外都会听...

必须走出妄想,才能够面对弥陀的光明

这段是《楞严经》,说一个人他依止妄想的过失。这个地...

圣严法师《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