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皆仁法师  2018/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有人对此就表示不理解了。因为遇到被冤枉或者被误解的情况时,平常人的反应是立刻出声为自己申辩。为何禅师要求“不辩”,也就是不为自己辩解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禅门的故事:

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法演禅师在白云守端禅师门下参学的时候,深受白云禅师器重。他曾经任过磨头,也就是打理磨坊的事宜。后来有人嫉妒他,造谣诽谤,说他每天在磨坊饮酒吃肉,而且还蓄养庄客妇女。寺院内风言风语不断,传到白云禅师耳中。

白云禅师把法演禅师叫到方丈查问其中的缘故,法演禅师只是喏喏,并无一语为自己辩解。白云禅师气得当时就给了他一巴掌。法演禅师神色不动,无嗔无怼,作礼离开了。

白云禅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他,怒极说:“你赶紧滚出去。”法演禅师回答道:“等我算清账目,请人交割。”

有一天,法演禅师带着账本呈给白云禅师说道:“我在磨下‘沽酒买肉’之余,还剩下三百千钱归入常住。”白云禅师闻言大惊,这时才知道是有小人因嫉妒法演禅师而造谣。如果真如谣言中所说每天饮酒吃肉,蓄养庄客妇女,哪里还有那么多钱归入常住帐中呢?此时,法演禅师也终于洗脱了不白之冤。

如果法演禅师在白云禅师质问他时,极力为自己辩驳,后果也许是越描越黑,不但冤屈难解,还要背上一个不敬师长的骂名。正是因为法演禅师忍辱功夫到家,超然是非之外,在洞悉其中因由之后,用事实说话,这才得以洗脱冤屈。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其实有两层意思:

一、从世间法来看:

一般人在蒙受委屈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为自己辩解,其实在心理上就已经居于劣势,而在为自己辩解的同时,思维模式毫无疑问已经落入对方的套中,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在这种理智不清的情况下,能够为自己辩解清楚才怪呢。只有超然是非之外,用局外人的心态来观照整件事情,明白个中的缘由,这样才有可能跳出思维的定势之外,用事实为自己洗脱冤屈。

二、从出世间法来看:

其实世间无常,一切都是缘起的显现,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执着的?对修行者来说,人我是非只是世间浮尘罢了,不需要对其执着。尤其当蒙受冤屈而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人我的执着就会生起,并且急剧地争扯、对立,嗔心也会随之而生,正如经中所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很有可能让你以前所有的修行功夫都毁于一旦。对于修行者来说,这可是极为可怖之事。

一如龙山和尚诗云:“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对于修行者来说,如果还在人我是非中打转,那就需要反省自己了。也许会有人质疑说,那既然不辩是非,那是不是经义不明也不需要辩论了?这里说的是不辩是非,经义那是另作别论的,不能混为一谈。议论经义,是就经论义。而世间是非,那可是人我之争。其中差别,大家懂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勿在道场说是说非

说是说非是极不可取的行为。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对...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

两位诤友

【原文】 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

遇到逆缘应先检讨反省自己

当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充满喜悦。 尽管昨...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于是便出现其...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

怎么看待生病这件事

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愿意生...

【佛教词典】菩萨听法五种想

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供养亲近无量品举出,菩萨于听法...

【佛教词典】受心所

【受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受是领纳、...

什么是三摩地、陀罗尼道、得泥洹道

问: 什么是三摩地?什么是陀罗尼道?什么是得泥洹道?...

三八等于二十三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对待真理的态度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关于戒杀的问答

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世间好物其实不必占有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见闻利益品

地藏菩萨的故事——见闻利益品...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

买物放生,病体痊愈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

【推荐】星云大师《以智慧来代替金钱》

我做事的原则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