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净界法师  2020/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众生是一个母子的关系,事相的因缘多。但这个“自他交换”,是一种道理的观察,就是你要有一种智慧,从道理上思考的成分多了。他说:“自他于苦皆不欲”。他说我们自己想要离苦得乐,其实,世间上不只是你想要离苦得乐,每一个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

所以,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角度不同,每一个人站的位置不同,但是每一个人想要追求安乐的心是相同的。你说一只蚂蚁,它为什么整天跑来跑去呢?它是希望离苦得乐嘛,它也不是想要跑来跑去,它目的想要离苦得乐嘛。每一个众生想要追求安乐的心跟我一样,所以,“自他等视求加持”。

这个地方是强调自他平等,它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就是其实我们没有比别人差,我们并没有比较特别。我们凡夫的自我意识,总会觉得你自己很特别,好像说地球是绕着你转的。你看我们看相片,第一个会先看谁?先看自己在哪里,对不对?没办法!这是习惯了,这自我意识了。

所以我们习惯地会认为说:诶,我比较重要。其实不对的。其实你想离苦得乐,别人也是这样子的想法啊,我们跟别人没有差别。先有这个概念:我们想离苦得乐,其实一切众生何尝不是呢?追求离苦得乐的心大家都有,这是第一个概念。

有些人过去生所熏习的贪爱烦恼很淡薄,但是脾气很大,看谁都不顺眼;平常因为有戒律——圣人教理的摄持,还表现不出来,隐藏在内心深处。但是打佛七的时候,正念的力量,把它逼出来——真妄交攻,所以有些人愈打佛七脾气愈大。

如果他不回光返照就很危险,他的功德会被他的瞋心火破坏掉。所以为什么要正知?就是观察,发现自己有问题,就要赶快吃法药。怎么办呢?用慈悲的观照来降伏我们的瞋心。

“慈悲观”在古德的教授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交换”。

所谓“自他交换”,主要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过去的业力,在三界中不断的投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同,所以都有自己的定位,一出生就有他的定位──你有你的位子、他有他的位子;你是做母亲的、他是做儿子的、这个人是做媳妇的…各式各样的定位。

这个定位在今生是没办法改变的,然而经常站这个位子,站久了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我相的执取,就会站在这个定位去看所有的人,跟别人产生一种人相、我相的对立。

也就是:如果一个人不经常自我反省,就站在自己的位子,然后跟别人产生对立,对立之后就会产生磨擦、产生瞋恚。

古德说:“所有的瞋恚心,都是依止对立心生起的。”你不想对立,怎么办呢?交换一下位子:“自他交换”。你要多站在他的角度来想,他也不是故意要跟你抗拒,他也是不得已的;他站这个位子、你站这个位子,角度不同嘛!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也就自然不同。

寂天菩萨的观念认为: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伤害谁。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所求的是什么?就是求安乐嘛!你看一只蚂蚁,它生存为了什么?就是找吃的、找睡觉的地方;一只狗也是找吃的、找睡的地方;都是为了追求安乐,只是定位不同而已。

他想追求安乐、我也想追求安乐,这一点是相同的,只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才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要经常跟别人的位置对调一下,这样我们对于众生的行为,就会多一些的宽恕与包容。

从“自他交换”当中,我们会设身处地多替别人想一想︰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为了追求快乐,也可能会像他这样做,只是今生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看别人,看久了,容易产生偏差、产生对立,就会跟众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也跟大悲心、菩提心越走越远。

佛陀说:你要跟别人换个位置,不是说因缘上,是指心态上换个位置。透过“自他交换”我们更能了解众生的处境,扩大自己的包容心、扩大自己的慈悲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受用,能够经常保持心平气和──其实这世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角度不同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究竟是谁在烦恼

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

教育子女应当从根本上著手

原文: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

【推荐】「自我」只是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

佛教博大精深,而又简明透彻,在指点人生、透析尘寰方...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

【佛教词典】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

【佛教词典】龛

(一)指掘凿岩崖为室,以安置佛像之所。据观佛三昧海经...

同时因果、现生因果与隔世因果

世界上有些人持有错误的观点,不了解因果报应的真相,...

【推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漫画版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学佛人必须远离这五种不正见

经典里面所开示的五种不正见,这五种不正见就是凡夫和...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其实,你谤法的次数不少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