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读楞严经看什么

宏海法师  2018/05/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这样的话,就是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特别是佛法难闻。那么我们现在还是有这个福报,虽然在世尊的末法之际,可是他的遗教还在,特别是代表着正法的标志的,这样一部经典还在,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

佛在《法灭尽经》里面也就说过,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佛法的流传中,那么正法开始五百年,像法是五百年,末法是一万年;还有一种说法,正法是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不管怎么样,就是末法时代,就是法开始没,并且开始走向灭的时候。在经典讲到说,最先开始灭的就是《首楞严经》开始灭,所以大家要护持法藏,就是要学习《楞严经》,要护持《楞严经》,要听闻《楞严经》。

千百年来这部经典的魅力,使得许多的这些大德祖师大成就者们,争相的对这部经典进行注释。所以说可以说是在法宝里边,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像《楞严经》,这样能引起这些大德们的这种注释情结吧。所以在这次讲解的过程中,也参考了好多大法师们,对于《楞严经》各自的看法和讲解,那么今天借这个机缘,分享给有可能发愿发心,或者将来会有因缘,能够来亲近学习《楞严经》的,有缘同修们。

像我们现在对于《楞严经》一般的话,从现代人来讲,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像这部,这是宣化上人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就生活在上个世纪,所以由这点来讲的话,可能我们接触的这个是比较多的,这是最白话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算浅释,就是把《楞严经》的这个经文,这么贯解了一遍。所以说刚刚开始初机的话,可能如果看不懂经义,或者说其他古代祖师的注释,看不清楚的,就可以用这个来作为什么呢,作为一个引子,走进一下。

那其次还有一部现代人的,就是我们现在还在台湾的这部,叫做成观法师讲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这部注释的风格,又是比较严谨的,逐字逐句他进行了一个连带经文式的贯解。所以这就非常的可以说是通顺了,那么你有任何的对于经,但是他的表达上相对来讲,比较理性,乃至说义理方面比较逻辑性强一些,所以这是他的一个特点,我们相对来讲,喜欢寻求义理,或者说在社会的这些学科上面,受教育比较多一些的人,可能更为适合一些,这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这是这部注释。

那再就近的上个世纪的,大德最出名的,就是圆瑛法师写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号称叫做楞严王。他一辈子为了讲这部《楞严经》,也确实是呕心沥血。所以说《楞严讲义》是属于圆瑛法师的代表作,在民国年间这么一位大德,为了将《楞严经》,有时候在经典里面,出现自己过不去,生起疑情的问题了,他就写个小条子贴在墙上,然后就打坐禅修,什么时候禅修中,这个心地的体验,跟他讲解的这个问题,突然间碰撞到,滑落的,明了了,他才把这个纸条给撕下来,所以后面满满的贴了一墙纸条,一直禅修中讲解的过程中,最后把这纸条都给撕下来了,所以可以说他是用生命,在阐述讲解这部《楞严经》。我们现在上海的圆明讲堂,就是他当时住锡的地方,所以说这是再往古推一点。

那么再往古推一点,就是这属于什么,清代时间了,清朝的叫做《楞严经指掌疏》,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说,这里开始才叫做权威之作了,就是讲解《楞严经》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指掌疏》。这是清朝的一位叫通理法师讲述的,顾名思义,《指掌疏》就是说把手指伸出来,就是让我们看得清楚,一目了然的意思。所以这部《指掌疏》虽然是古文,它对于《楞严经》的这种贯解特别到位,也就是说可以说每一个字句都不拉下,他能够把它厘得非常清讲得非常顺,所以在《印祖文钞》里边,有人想去学修这部《楞严经》的时候,印光法师就介绍他,最好看这部《楞严经指掌疏》,它可以说是又比较精炼而且还十分流畅,中间没有跳跃的地方,逐字逐句的讲,所以说这部,可以说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这次的学习中,这是一个主要的参考佳作,是通理法师的。

当然,还有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这是明代的一位叫交光法师所注释的。这个是《楞严经》注释里边,比较著名的一部注释了,他的强项就是说确实有一些发挥,发挥到其他的讲《楞严经》的,这些大德们能够发挥到不到之处,所以后来的圆瑛法师和通理法师在其中的内容中,也有引用这个《楞严经正脉疏》的。它的这个难度就是它的部头非常大,就是说你要看呀,有时候我们去学习经典,看这些论著,得有福报,你如果没有这个福报,你根本就掀不开这个法本,你看不下去,因为你的心不定,游走嘛,你锁不定在这个法义上,所以为什么说,佛法难闻,这也是一个难的指标,就是没有福报亲近三藏。

所以说,这个《正脉疏》可以说,你真正要研究《楞严经》,看它就是要必须付出一定的心血,像这个文义关,古文的艰涩,这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它还是竖版的这种排列,对于我们现代人可能有一些困难,不过如果说真正的要深入学,只有从这个《指掌疏》开始,到《正脉疏》。

还有的就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这是全称了,我们常略称叫做《楞严文句》。那么这部注释的特色是什么呢,这部注释叫做正法眼藏。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你想学修经义,乃至你依之去修证作观,这是必须可靠圆满的见解,因为它的作者蕅益大师、智旭大师是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是开了圆解,三藏十二部,通宗通教的大祖师。所以蕅益大师写的这个《楞严文句》,可以说是什么呢?有一些对义理的发挥呀,或者对修证境界的描绘,就可以确认是一定是过来人,开了(悟)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另外的著述里边,怎么也贯不过,或者发挥讲解的时候,怎么也厘不清的这些法义呢,在蕅益大师的《文句》里边,可以给你说就是大圆镜智,他能够发挥的让你觉得说,既是意料之外,觉得自己没有想到,又是什么呀,义理之中,就是理性上修证上境界上皆应当如此,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你要正确的想学习《楞严经》,这是最保险的,就是《楞严文句》。

那么特别鸣谢一下这次,这部作者,这是我们的学长师兄了,云门寺的普明法师,他写过一个叫《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他是把《楞严经》的这个经文,用白话贯解了一遍,又进行了一个注释性的讲解,所以说这部,这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这部《楞严经讲义》可以白话讲是我最受用的了。因为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根本的参考书,因为你直接看祖师的注释的时候,你连文义都贯不过去,先要翻一下他的这个,当然很多讲的呢,都是照他这上面的梳理才贯下来的。

那么普明法师他是非常有慧根的一位大德,现在据我所知,还在少林寺的禅堂里面,在一年四季冬夏苦参呢。我曾经也在少林寺亲近过他,他曾经在我们广东韶关的大觉寺云门寺,在那儿执教《楞严经》,整整讲了七年,教了七年的《楞严经》,所以他是非常有心得,研究的也比较透。所以说,在此特别鸣谢一下普明学长,感恩他老人家的这种辗转吧,令我能有这么一个台阶,能够一步一步的走进祖师的教诲。

所以在此就利用这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这么几部,当然还有很多,这就是以点带面的介绍一下,如果说想借机去学习,深入的学习,能够有这个福报去学习的同修们,可以依照着这些注释去亲近一下《大佛顶首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

《楞严经》里辨别邪师的方法

1.毁谤出家,轻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

为什么要读诵楞严咒

一、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它关系到法运,世界上多一人...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的功德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因为《楞严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孔夫子,他有一天带着他的弟子游行在陈蔡之间,陈国跟...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坚强

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管是做...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

【佛教词典】圣法

佛所说之法,因合于正理,故叫做圣法。...

【佛教词典】正使

(术语)对于习气之称。正现起之烦恼正体曰正使。其烦...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极乐世界的无量众宝是有加持力的

极乐世界的无量众宝它是有加持力的。什么叫做加持力呢...

作恶一日有余,行善千日不足

你要下辈子保持人身,你得修中品的十善业道,你得要持...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

佛陀关于末法时代邪欲盛行的开示

《禅秘要法经》: 千五百岁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他讲话伤害我,其实他是无心的

我们如果不用本性修行,老实说,要修行很困难!在家人...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