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广行法师  2018/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诸种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须安住十恶、忍受三毒及诸苦的烦恼才可生存下去。

三界众生所受无非是苦,但因习以为常不被察觉,有时反以苦为乐生趣盎然。苦的种类很多,《大智度论》上说:“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外苦亦有二种,一为恶贼虎狼之害,二为风雨寒热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

说人生之苦,说得最具体的是《涅槃经》里说的“八苦”,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阴炽盛”。

痛苦的由来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

1 贪即贪爱、贪恋、贪着

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业深重,经云:“死堕饿鬼,受饥渴报。”

2 嗔即嗔恚

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生嗔恨。《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恚之恼害,死堕地狱,受身相丑陋报。

3 痴即愚痴迷昧

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谤无因果,起诸邪见,名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死堕畜生中,受人宰割。

4 慢即我慢贡高

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

5 疑即怀疑不信

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杜塞善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贪、嗔、痴、慢、疑”五烦恼,是心着垢染,系缚不脱,谓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其性质迟钝,难以制服,尤其无明惑不易断灭,故称为五钝使。

6 不正见,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

有五不正见,即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分述如下:

(1)萨迦耶见,即身见或我见。因执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名五蕴)、四大(地、水、火、风名四大)和合而成,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而无知却执著之为“一”,为“常”,为“遍”,为“主宰”的实我存在,即是萨迦耶见。

(2)边见,又名边执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蔽,执常执断,各落一边。执常的知见,以“常”为恒常不变,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无有生死轮回升沉之事,则作恶何畏?无善恶因果可论。

(3)邪见即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拨无因果,毁谤圣贤,坏诸善事。

(4)见取见,“见”即指前说的“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乃对前说三不正见,执以为实。又这见亦名“非果计果”,即是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

(5)戒禁取见。戒是戒止杀盗淫妄之类,禁是禁绝饮酒、赌博、吸鸦片烟等嗜好。持戒和守禁,本来是好的,为什么反说不正见?这因为过患在一个“取”字。取是执著,即妄自执著其所持不正的戒禁为最殊胜。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便食草食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本非出世正因,却执著修此类苦行之因能获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计因”。

以上五种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是因为邪师、邪见、邪思维等而生起不正见。如闻正法,于见道中,即能顿断恶见,因为易断恶见之故,称为五利使。佛经里说,舍利弗本为外道弟子,因遇马胜比丘,听到佛教因缘法门,即弃邪归正。亲闻佛陀说法之后,七日遍通佛法,证三果罗汉,再经十五日的修持,断十惑证阿罗汉果。十惑即贪、嗔、痴、慢、疑及五不正见,也称十使,谓能使令众生迷妄沉沦苦海。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故为烦恼的根本,有情生死流转的苦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们的执着不同,就带动了不同的人生

从五蕴当中的执着,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是...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人生百病的百药对治法

《大藏治病药》是唐代高僧释灵澈所著,选取了一百种人...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你的眼光决定你的高度

十年来,我看尽人间悲欢离合,目睹世事沧桑盛衰,一件...

人生在世那叫业力的释放

一个人,落入因缘法的时候,会产生我、法二执。我、法...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佛说世间的四种人

佛陀说: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让你少走弯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语

(一)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

【推荐】素食的营养搭配知识

素食风潮在世界上越刮越盛,各国营养学家也声明说,搭...

印光大师归心净土的因缘

身为苦本 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

【佛教词典】劬嫔陀

(人名)Kapphina,释迦菩萨因位时,有为劬嫔陀大臣等...

【佛教词典】华严五为

(术语)华严经说法之五种目的也。一正为,为不思议乘...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

佛教徒缺的就是信心

居士: 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只有求生西方最为可靠

印祖云:念佛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春季补身的九君子

春季气候干燥,乍暖还寒,所谓冬藏春捂是民间普遍的观...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