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净界法师  2018/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把攀缘心生起的因缘跟它的处所,先提出一个问。我们看经文: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初发心要跟佛陀出家,你说是因为你这一念心去攀缘佛陀殊胜的三十二相。这当中有一个能所,能缘的是我们这一念攀缘的心,所缘的是三十二相。那你现在说一说,你是将何所见?谁为爱乐?你这当中一定有一个“见”跟一个“爱”,你是用什么来见到三十二相?又用什么东西来爱这个三十二相呢?就提出这个问题。这是把他那个攀缘心的相貌标出来。

我们看阿难尊者回答。“阿难白佛言”,他说:“世尊啊,我在整个爱乐三十二相的过程中,是用两个东西来爱乐——第一个是心,第二个是目。”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心目,就是本经后面说的六根门头。可以说,我们整个心对外面的造作,没有离开六个门。六根门头其实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前五识。前五识依止五根去取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尘境,产生一个影像,色有色的影像,音声有音声的影像。假设我们是善业比较强的人,我们会产生比较美好的影像;如果我们是属于罪业深重的人,就产生一个卑贱苦恼的影像。总而言之,这个影像的取得就是用这个目,用这个前五识。

然后前五识把这个影像再丢给第六意识来分别,第六意识就会产生一个感受跟想法,这个想法就会发动他去造业。如果产生一个正面的想法,就造善业;如果产生负面的想法就造恶业。

所以,阿难尊者说,我是用我的眼睛来取得佛陀三十二相。因为您佛陀三十二相是外面的东西,那要把这个相变成受用,要经过眼睛的转换。比如说,我们今天看这个佛像,每一个人看到的不同,就表示每一个人有不同的眼识。所以我们的前五识去攀缘佛像的时候,每一个人得到自己的影像,因为我们过去所造的业不同。我们一定先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先取得外在的相状,然后再交给第六意识去产生种种快乐和痛苦的感受,产生种种善恶的想法。因为我产生一个好的想法,所以我就发心要出家,愿意舍离生死。这就是我攀缘三十二相的整个过程。

蕅益大师说,其实佛陀已经透露出一个消息,佛陀的意思是说:你攀缘我的三十二相有什么用呢?这是我的三十二相,不是你的三十二相。你对我的三十二相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跟你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这毕竟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不是你阿难尊者的三十二相。你要成就你的三十二相,你还得向你内心中去求。

在念佛的时候,禅宗都会说“念佛是谁”,就是你要回光返照。你那个明了的心,本来就具足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你是假借这个佛号把它开显出来而已。你不要老是心向外攀缘,你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这个地方佛陀有要阿难尊者去回光返照的这一层意思,但是从经文看,阿难尊者他没有体会出来。“征起缘心”就是征问阿难尊者去攀缘胜相的这一念心——主要就是根据他的眼睛去取相,由第六意识来分别,而创造一个殊胜的想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有对错的概念,你就很难调伏妄想

这个人天乘,你可能要经过三年五年的时间,必须要扫除...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

用情执的心攀缘阿弥陀佛对吗

问: 顶礼法师!轮回中的众生,都有一颗多情的心。我们...

记忆力差该怎么办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佛教词典】自然

(术语)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言离人为之造...

【佛教词典】贤劫千佛名经

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

《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说道: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

蕅益大师论出家

蕅益大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各宗要略——三论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