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耀行法师  2018/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人。对于那些选择学佛或者出家的人来说,我为他们的选择感到欣慰。

但这种帖子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没有文化都不好意思出家,至少要大学文凭才有出家资格。佛教什么时候有了如此门槛?

还有一些高学历的人,出家后看不起没有读过书的出家人。总是把自己“辉煌”的前尘往事拿来炫耀。

我想说,学历及身世地位,在生死面前,一文不值。学佛是放下,不是攀比。佛教是一个提倡众生平等的宗教,佛法也是为一切众生而开显。

惠能大师,自幼卖柴维生,没文化不识字。他听《金刚经》有所悟,便去黄梅求法。

五祖问:“你来我这里做什么?”

惠能答:“来做佛!”

这人口气还真不小,于是五祖便考他:“你这个土包子是岭南人,又穷又没文化,你拿什么来做佛?”

惠能说:“人虽然有南北,但是佛性没有南北。我和和尚你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听后便收留了惠能。六祖通过自己的努力,亲得祖师衣钵,为禅宗六祖。大开顿教法门,广度群迷。

他虽然不识字,但所讲的法,汇集成《六祖坛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国学典籍流传,同时也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说并被称作“经”的佛教典籍。

佛陀在古印度创立佛教就提倡平等,而当时古印度的阶级分化非常的森严。种姓分为五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

婆罗门是修道人、祭司,地位最高,婆罗门信奉大梵,认为宇宙是大梵所创。他们相信人是大梵所生。婆罗门种从大梵口生。刹帝利种从臂生,是统治阶级、士兵。吠舍种从腿生,是农民、牧人、商人。首陀罗从脚生,非亚利安人、奴隶、仆人。达利特是贱民、战俘或者跨种姓所生。并规定前三者有投胎转世的资格,后两者永远没有任何资格。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皇室,为刹帝利种。他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证果,公然反对种姓等级制度,提倡平等,并依照自己的教法成立佛教僧团。

任何人,都有资格学佛和出家,哪怕是当时最下贱的奴隶。

佛陀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出生在首陀罗种姓,以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他这辈子只能身为奴,并且没有为自己培福及修行的资格。佛陀倡导平等的教法,改变了他悲苦的命运。

在《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记载,佛陀成道后带着僧团回来探亲,父王净饭王看见佛陀如今三十二相,非常庄严。又有梵释四王奉侍左右,无比威武。而身后的比丘却因曾为外道的缘故,久修苦行,形体羸劣,面黑肌瘦。

净饭王心想,佛陀身边这些黑瘦的人,犹如一群黑乌鸦在紫金山,不能彰显如来之德,太掉我们佛陀的身价了。于是下诏勅在国内的豪贵释种姓里面,把颜貌端正的选五百人,度为出家沙门,侍佛左右。

净饭王想,这样才能配得上佛陀的威徳,就如金翅鸟在须弥山上,如摩尼珠置水精器中。

这时,身为奴隶的理发师优波离,提前赶来佛前,恳求道:“世尊!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诸尊贵者皆弃世荣,我身卑贱何所贪乐。惟佛慈悲,愿见救度,准许我也出家为沙门吧。”

佛言:“善来比丘!”优波离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在比丘中随例而坐。

难陀他们来出家时,佛陀要求他们次第作礼先出家的沙门。难陀次第作礼,到礼拜优波离时,便停止不礼。难陀说到:“优波离是我的奴隶,有什么资格?我刹帝利种姓怎会礼拜一个首陀罗!”

这时世尊告诉难陀:“佛法如海容纳百川,四流归之皆同一味,据戒前后不在贵贱,四大合故假名为身,于中空寂本无吾我,当思圣法勿生憍慢。”

于是难陀去掉了贡高及种族偏见,为尊佛法,谦卑的礼拜了优波离,于是大地为之震动。

佛让将要出家的豪贵释种姓来礼拜优波离,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震惊和不解。

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记载,这时阿难便问佛:“佛陀啊,您为什么允许优波离这样的首陀罗种姓的下贱之人出家啊?您这么做是在和国家对着干啊,这不就毁辱了一切诸王、刹利种啊。而且增加他们对僧人的不敬,也污然了他们对你的信心啊。这样佛教以后就得不到他们的供养和大力支持了啊。”

佛陀说:“你们都听好了,你们乃可说如来无有平等大悲、三念处、五智三昧,但不得说优波离比丘是下贱人,修习下行、下愿、下精进;你们乃可说如来烦恼,无常迁变,但不得说优波离下贱出家。我如来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你们应当信受佛语。如来知见生死过患,独觉成佛,优波离亦随出家,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天人大众增仰,护持正法,持律第一,堪任供养,能令众生成就三种妙果,所谓现报、生报、后报。所以,应当知道优波离奇特妙行,偏为大悲菩萨,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殖众德本,亦于诸佛法中持律第一,亦于释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

优波离出家这件事,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古印度来说,是件天大的事。

佛陀这么做,标志着与整个社会制度抗衡!这会动摇统治阶级的地位,触动婆罗门、刹帝利的利益。统治阶级也许迁怒于佛教,甚至会带来杀僧灭佛之祸。

面对世界的不公和强大的压力,佛陀无所畏惧。他视一切众生平等,以博大的胸怀,慈悲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告诉世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佛陀的教法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不分贵贱,不分种族,不分等级,不分男女,不分聪愚。一切的众生皆有资格学佛,一切的众生皆有资格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圆满人身的修养

一、做正信的学佛人 既然我们大家学佛,我们要明白,...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

为何「富不过三代」

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佛教词典】色入

(术语)十二入之一。新译作色处。...

【佛教词典】心地

(一)指戒。戒以心为本,恰如世间之以大地为基,故称戒...

一句戏言堕猕猴身

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声佛

问: 净土主要是持名忆佛拜仟,但我们平常要上班的时...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

我们一个人念大悲咒,凡夫来念大悲咒,跟观世音菩萨来...

五种滋养护肾的黑色食物

虽说大家向往皮肤越白越好,但营养学家却推荐,吃的食...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边地疑城往生

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